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绝对忠诚党的事业
竭诚服务职工群众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保护好青海的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建设生态友好的现代化新青海,必须坚定地扛起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历史责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
5月29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八十七次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于丛乐主持会议,党组副书记王黎明传达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党组成员马伟、
5月27日,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公保扎西主持召开省政协党组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省委十四届一次全会及省委常委会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仁青安杰、杜捷、张黎、王绚围绕学习贯彻党
连日来,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江源大地,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在我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要深刻学习领悟省党代会精神,不断强化思想认识,立足新起点新目标,把学
为进一步加强农牧民住房建设管理,规范农村牧区住房建设活动,建立管长远管根本的工作机制,切实消除农村牧区自建房安全隐患,近日,我省出台《青海省农牧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不仅填
记者5月23日了解到,青海省教育厅“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理科(数学)学科素养提升实践研究——以智慧作业为抓手”开题研讨会暨“导师制”培训目前已在西宁启动。我省将积极打造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青海试点的示
日前,我省印发《青海省“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从持续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深化考古与历史研究水平、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加强国家文化公园文物保护等方面提出重点任务
来自省乡村振兴局的最新消息,我省将在去年选取39个乡镇、225个村开展试点基础上,今年再选取200个村开展试点,积极探索具有青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青海乡村振兴经验模式。
今年以来,全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保障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工业保持快速增长。据省统计局统计,1月至4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 5月25日,
5月28日,省政府召开全省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传达学习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工作。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
张莉是天津第四批援青干部,也是天津援青十多年来党政类第一名女干部。入青之前,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司法局工作。2019年7月,她跨越1800多公里路程,从渤海之滨来到黄河之畔,成为黄南藏族自治州文体旅游
5月28日,被誉为“电力天路”的青藏联网工程完成第十一次年检。国网青海超高压公司提供的信息显示,这一输电线路安全运行逾10年,截至目前,双向累计输送清洁电能超过15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
近日,省委组织部印发《关于2022年度党建项目立项实施的通知》,确定11个党建项目为省级经费支持的本年度党建项目,标志着2022年度项目化党建工作正式启动。 据悉,2022年度党建项目是由各市(
5月28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八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二次会议。 会议应到主席团成员71人,实到65人,符合法定人数。 信长星、于丛乐、王黎明、马伟、尼玛卓玛、鸟成云、吴海昆、张黄元,秘书长贾应忠出
5月27日,记者从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获悉,为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落实公司“十四五”生态盐湖产业发展规划,“扩大锂”战略部署,延伸锂产业链,盐湖股份将投资约70.8亿元,新建年产4万吨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同时强调,建设现代化新青海,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主
近日,记者从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2022年,为充分发挥项目在推进黑土滩黑土坡治理中的支撑作用,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会同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和有关市州,围绕黄河流域
5月26日,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闭幕。连日来,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各界群众认真学习领会党代会精神,对过去五年青海取得的成绩倍感振奋,对未来五年青海的发展信心满满。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
5月27日上午,海北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召开《海北藏族自治州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围绕《条例》制定的背景、修订过程、主要内容等
近日,西宁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出台《西宁-海东都市圈人才一体化建设方案》,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深化人才流动机制改革,推进建立两市人才一体化共用、机制一体化共建、环境一体化共享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