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时光步履匆匆,崭新的一年即将开启。
回眸凝望,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是为了让青海各族群众的生活更美好,我们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始终闪耀在砥砺奋进的征程上。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到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再次踏上青海高原考察,提出一系列重大要求,擘画了青海的奋进蓝图。
牢记总书记嘱托,我们以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来开新局,奋勇担当,持续提升民生温度,厚植乡村振兴根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些不断升腾的力量,澎湃着青海前进的步伐,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脚步愈发坚定。
我们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把人民作为“源”和“本”,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心上,新青海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
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
走进西宁市城西区光华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托管照顾、午休餐饮、康复娱乐等服务一应俱全,老人们高兴地说:“我们的吃住行医,都在家门口解决了,特别好!”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我们一件一件抓落实,让各族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海北藏族自治州大力推行“跨省通办”和“一件事”窗口服务,设置“关爱老年人服务窗口”,为企业、群众和老年人办事提供便利。省民政厅开展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等专项行动,制定11条为民办实事措施。
始终坚持将75%以上的财政支出投入民生领域,惠及各族群众生活。今年1至10月份,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80亿元,争取中央各类补助资金1439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85亿元。截至9月,青海全省下达教育领域资金147.5亿元,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1至10月份,紧紧围绕公立医院能力提升、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重大民生工程,安排下达医疗机构能力提升资金7.5亿元、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9.4亿元。
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也是补民生短板的重点工程。为此,下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5.6亿元,为推进全省5.15万套老旧小区改造、2649套棚户区改造和6753户公租房租赁补贴发放提供资金保障。
……
一系列务实之举,正是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尺度,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从而最大范围凝聚起共识、最大程度激发出力量。
为民爱民的声音,胜过激昂的乐章;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随着《青海省基本公共服务达标行动方案》印发实施,《青海省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同步发布,我们一步步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舒展乡村振兴画卷
冬日的青海高原静谧美好。行走在山乡田野间,整洁的乡间水泥路蜿蜒曲折,错落有致的农家院、风格独特的文化墙,美丽人家与远山白雪相映生辉……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下,昔日一个个贫困小山村旧貌换新颜,勾勒出一幅生态宜居、村强民富、民风淳朴、村稳民安的美好画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荣获“青海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舟群乡岗东村驻村第一书记青德明曾感慨道,群众虽然都脱贫了,但是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脚步将永不停歇。
我们深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更扎实的产业稳步推进、有力推动。
今年,青海持续加大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创建力度,绿色有机草原认证面积突破8000万亩(1亩约为0.33公顷),牦牛藏羊可追溯覆盖到39个县市,“青字号”品牌效应持续放大,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模样越来越清晰。
实施牦牛、青稞油菜2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园和牦牛、藏羊2个产业集群项目,扶持4个产业强镇、27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特色产业转型发展取得新成效。
实施乡村振兴“百乡千村”工程,落实乡村振兴示范试点、促增收和民生改善等十大专项行动;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现村庄清洁行动全覆盖,乡村建设展现新面貌。
前不久,农业银行班玛县支行为当地2名牧户发放“乡村振兴富民贷”23万元,标志着青海省首笔“乡村振兴富民贷”成功发放,农村牧区改革红利得到新释放。
……
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从加快“四地”建设、打造“八个新高地”中找方法、寻路径,进一步增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可持续性。
加强社会管理水平
打造地方治理青海样板
“哎哟,办啥事情要依法呀,哎哟要依法,遇到事情要找法呀哎……”一曲“法治花儿”演唱完毕,台下响起阵阵掌声。
西宁市城北区司法局采用“法治花儿”“法治快板”等形式开展普法工作,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法治思想深入人心。
纲举而目张。我们以党的政治建设作为统揽地方治理的“纲”与“魂”,客观把握青海省情实际,强化治理担当,以高标准从“细”从“精”推动城市、农村、牧区治理现代化,推动青海地方治理迈上新台阶。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关键环节,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
海东市乐都区七里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针对扶贫搬迁安置区管理服务中存在的诸多难题,七里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社区综治中心,下设矛盾调解室、警务室等六个分支机构,通过启动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增设医疗服务、心理咨询等服务机构,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西宁市北商业巷社区建立了“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制度,让民警副书记写“走亲日记”,同时依托社区“圆桌听证会”“居民说事点”等载体,从学习与实践中找方向、找窍门,不断提升社区网格精细化管理水平,成为地方治理的一次创新举措。
青海省民政厅把握工作重点和时间节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系统”数据录入工作,达到了全国平安建设考核和民政部对各省综合评估指标要求。
……
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始终坚持落实国家治理总体部署与青海地方治理创新相结合,努力闯出一条具有青海特点的社会管理之路,在推进地方治理的实践中为国家治理贡献青海力量。
各族群众亲如一家
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在西宁市城西区称多大厦小区“石榴籽家园”里,少数民族党员群众齐聚一堂,共同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十三五”期间,我们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融入国家战略,形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事业中的“青海经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在全国前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
我们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召开“全国民族自治州脱贫攻坚奔小康现场经验会”,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建马背宣讲队、百姓大篷车,“唐蕃古道”“茶马互市”申遗,果洛州推广“十化党建”……
日复一日,人民群众生活蒸蒸日上,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携手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我们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全面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让党的民族政策深入人心,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开遍青海大地。
时代的华章,为人民而抒写;青海的答卷,由人民来审阅。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永远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好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向更高处攀登、向更远处前行,书写更新更美的时代篇章。(杨燕玲)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