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盘点2021年统筹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2021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亲历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开启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全省卫生健康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和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记使命,担当作为,统筹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坚决守牢疫情防控安全底线
把疫情防控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坚决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决策部署,强化疫情防控工作储备,提升疫情防控处置能力,压紧压实四方责任,严管严控外防输入。全力推进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严格执行“一市(州)一策”和“日调度、周通报、月评估”机制,全力以赴抢抓进度,多措并举优化服务,严守底线保障安全,提前超额完成国家规定目标任务。省内发生疫情后,发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迅速激活应急指挥体系,完善应急处置机制,统筹调度资源和人员力量,果断开展疫情应急处置。省级130余名流调专业人员下沉防控一线开展工作,4000名医务人员组成的省级核酸采样支援力量紧急支援西宁、海东,省级核酸检测实验室、西宁和海东6家核酸检测联盟以及3家方舱移动实验室全力保障,顺利完成506万人次检测任务,用最短时间、在最小范围、花最低成本阻断疫情传播蔓延。省内疫情在1个潜伏期内得到有效控制,12例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实现确诊病例“零病亡”和医护人员“零感染”目标,牢牢守住了疫情防控安全底线,将省委“绝不能让青海成为风险之地”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深化综合医改惠及各族群众
深入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全覆盖,持续整合优化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医共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初步显现。制定实施《青海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西宁市纳入国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城市,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管理不断强化,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有力推进,绩效考核深入开展,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高层次卫生人才“名师带教”三年行动启动实施,省州县三级培养人员临床诊疗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制定印发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医学教育体系不断健全。卫生系列职称制度改革持续深化,209人先后取得“定向评价、定向使用”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才队伍活力有效激发。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医用耗材价格平均降幅六成以上,群众就医用药负担明显减轻。全国综合医改11个试点省份阶段性总结评估中,我省位居前列。通过深化改革推动发展,持续释放医改红利,惠及更多各族群众。
预防为主健康青海行动落地见效
健康青海17个专项行动扎实推进,爱国卫生百日攻坚行动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合理膳食、控烟等健康生活方式深入推广。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成效显著,全省包虫病人群感染率持续下降,新增患者手术治疗实现动态“清零”。鼠疫“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青海模式”深入实施,全省连续10年未发生人间鼠疫传播。布病、碘缺乏病、饮水型氟砷中毒、大骨节病等重点地方病消除和控制成果持续巩固。以乡镇为单位免疫规划各类疫苗报告接种率达95%以上,全省继续保持无脊灰成果。结核病、乙肝、艾滋病防控措施全面落实,精神卫生和食品监测管理质量持续提升。截至2021年末,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18.39%,较上年增长了2.04个百分点,全民关注健康、追求健康的社会氛围日益形成,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战略转变正在加快推进。
强化建设基层基础和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积极争取并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24.15亿元,较上年增长4.5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亿元,如期完成省政府确定的年度投资目标任务。全省354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远程会诊覆盖范围,果洛藏族自治州区域整体卫生信息化建设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信息化建设典型案例,省人民医院、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等5家机构获批互联网医院,填补了我省无互联网医院的空白。中日友好、清华长庚、北京儿童、安贞医院帮扶4所省级公立医院合作共建高水平医院进入实质性阶段。国家级高原病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深入推进,6家社区医院完成创建工作,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青南支医”行动持续推进,实现医疗人才、医疗资源“双下沉”和基层服务能力、群众就医满意度“双提升”,并获评“第二届青海省改革创新奖创新项目”。通过有力举措,基层基础和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守正创新中藏医药事业取得新发展
“河湟杏林讲堂”、“青海湖中藏医药大讲堂”等传承创新活动有效开展,全省中医肺病科、妇科、肛肠科和藏医药浴科专科联盟组建完成,省市(州)级中藏医质控体系实现全覆盖。累计建设示范中藏医馆40个。全省近60%的中藏医医院开设午间及夜间中藏医诊疗服务,城乡居民中藏医药获得感显著增强。中藏医2项诊疗法入选第五批国家非遗名录,2人入选第二届全国名中医拟表彰人选,湟源等4个县(区)被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兴海县藏医院周拉太入选2021年度“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闻人物。20名中医确有专长人员获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中藏医药工作内涵建设不断强化,在护佑人民群众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
多元服务满足群众多层次健康需求
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推进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工作,全省40余万65岁以上老年人获得免费体检和健康指导。发展托育机构建设,全省备案托育机构增加至65家,实现市州全覆盖。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全部落实,32.8万计划生育群众享受政策补助。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巩固落实,妇女儿童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尘毒危害治理成效巩固和提升行动,职业病诊断报告、危害因素监测完成率和数据上报率均达到100%。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省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突发不稳定人口中,35种大病患者2.17万人全部给予救治和管理,四种重点慢性病患者3.04万人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应签尽签,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省卫生健康委连续五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单位。
多措并举行业综合治理能力不断加强
出台《青海省鼠疫防控条例》,新修订《青海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推动《青海省中医药条例》通过省人大常委会一审,协调相关部门对《青海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青海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办法》进行清理废止,卫生健康法治建设步入快车道。强化党的建设,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高标准推动“六个专题行动”,强力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34项任务全部落地见效。全系统党员干部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涌现出“七一勋章”获得者吴天一、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赵生秀等重大先进典型,全行业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氛围更加浓厚。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讲好卫生健康故事,营造凝心聚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责任,深化模范机关创建和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开展机关“转变作风、优化服务、提升效能”和廉洁文化进医院活动,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行业形象。
“十四五”开局之年数说卫生健康“成绩单”
1、主要健康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缩小
截至2021年底,全省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3.97岁。全省孕产妇死亡率为22.39/10万、婴儿死亡率为5.9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8.25‰,分别比2020年下降9.4%、15.4%和9.1%,主要健康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不断缩小。
2、疫情防控和处置能力持续提升
全省建成132个p2+核酸实验室,13个城市检测联盟基地,各市州移动实验室陆续到位。累计培训核酸检测、采样、流调等专业人员5.7万人次,开展应急演练160余次,疫情防控和处置能力持续提升。
3、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任务提前完成
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近1/10的医务人员投入疫苗接种保障,18岁以上人群第一剂次接种和12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任务按时间节点提前超量完成。截至2021年12月31日17时,全省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114.61万余人次,全人群全程接种率85.13%,提前19天达到78%的国家要求,年底接种率超过国家规定7个百分点,全省人群免疫屏障加快构建并不断筑牢。
4、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实现全覆盖
全省累计组建46个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覆盖62家县级医院、340家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持续整合优化,县域内住院量占比达到70.11%,比上一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
5、重大地方病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全省包虫病人群感染率由2019年的0.29%下降至0.17%,新增患者手术治疗继续保持动态“清零”,包虫病严重流行态势得到进一步遏制。实现连续10年未发生人间鼠疫传播。连续13年无新发克汀病和连续11年无新发大骨节病,重点地方病消除和控制成果持续巩固。免费筛查结核病1.6万例,肺结核病人成功治疗率为94%。
6、基本公共卫生人均补助标准提高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由79元提高至84元。全省29万名高血压、7万名糖尿病患者纳入健康管理,规范管理率超过70%,癌症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健康干预持续开展。
7、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实施
爱国卫生百日攻坚行动深入实施,卫生城镇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全省累计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县城、乡镇)24个、省级卫生城市(县城、乡镇、村)235个,形成了以城带乡、以城促乡,城乡联动的创建格局。
8、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24.15亿元,较上年增长4.5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亿,完成省政府年度投资任务。落实项目资金10.35亿元,39所县级医院传染病区改造项目基本完成,全省涉藏地区5所县级医院、25所县级医院血库、32个鼠疫疫源县野外监测点、37所乡镇卫生院等改造和附属设施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国家和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启动。
9、中藏医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建设示范中藏医馆40个,累计建设中藏医馆439个,全省60%的中藏医医院开设午间及夜间中藏医诊疗服务,支持9所妇幼保健机构加强中藏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整理藏医药古籍文献286种,制定藏药“佐太”及其原辅料炮制规范(藏、汉文版)40项,城乡居民中藏医获得感显著增强。
10、妇女儿童健康服务得到保障
完成农牧区妇女“两癌”筛查19.32万例,农牧区妇女增补叶酸5.6万人,为11.7万名婴幼儿免费提供营养包,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巩固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扩展到51个病种。11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力度继续加大持续推进“健康青海蓝盾护航”系列行动,依法查处案件564件,监督执法覆盖率提升到96.14% ,国家和省直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任务全面完成。
展望2022年以新发展理念创新引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我们将喜迎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主动融入和服务全省经济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担主责,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统筹发展与安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全面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坚持抓早抓小抓基础,从严从紧落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出实招,扎实推进健康青海行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深化爱国卫生运动,推动17个专项行动融入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完善健康青海行动监测评估体系,开展科学评价和考核,强化工作经验总结和宣传推介,提高全社会对健康青海建设的认可度和参与度。
——见真章,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医院运营管理水平,强化体系、技术、管理、文化创新,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深化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施医保总额付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打包付费改革。强化县医院能力建设,推进实施国家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千县工程”,加强“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建设,提高县域诊疗水平。规范药品耗材使用,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协调推动医疗保障、薪酬制度等相关改革,持续释放更多医改红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求突破,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制定我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方案,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继续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加快疾控机构设施设备更新进度,强化实验室能力建设,改善基层疾控机构的工作条件,稳定人才队伍。加快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重点建设、重大传染病防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项目执行,加强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
——见实效,巩固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成果。全面实施新一轮包虫病、地方病防治行动计划,落实鼠疫、包虫病、结核病、乙肝、艾滋病以及慢性病、精神病综合防治措施,努力控制并消除各种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危害。认真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继续保持无脊灰成果。深入实施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推进合理膳食专项行动,坚守不发生食品安全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谱新篇,全力打造医疗服务“青海高地”。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期间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实施青海建设高原医学研究中心行动,加大高原医学基础理论、诊疗技术、疗效评价及标准等系统研究,推动卫生健康领域科研能力水平显著提升。同步推进相关领域研究和建设工作,力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高原病医学中心早日落地。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支持,力求高原转化医学中心、国家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青藏高原包虫病预防诊疗中心建设取得新突破。做好医疗对口援青工作,着力推动省部合作共建高水平医院工作提质增效。突出抓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基层培养更多“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实用人才。完善对口援外合作机制,持续做好援布隆迪医疗工作,提高国际医疗合作水平。
——谋长远,推进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坚持“四个不摘”,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从有到优。持续做好大病患者救治和脱贫人口签约服务。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标准化建设,开展医疗对口援青、东西部协作等对口帮扶工作,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提升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创特色,传承发展中藏医药事业。推进《青海省中医药条例》颁布实施,推动中藏医保健、康复特色诊疗技术临床应用,开展中藏医流派工作室和中藏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强化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藏医科建设,加快藏医药科研创新研究步伐,加快藏医药标准化建设。推动中藏医非遗项目应用,推进中藏医药文化传承和宣教。
——抓服务,强化重点人群健康保障。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推动老龄工作深入实施。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落实三孩生育政策,不断优化和改进生育服务。加大普惠托育服务,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加强妇幼健康服务,加快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持续增长的多层次卫生健康服务需求。(省卫生健康委提供)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