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7月5日,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青海这十年”之发展改革篇新闻发布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发展改革部门有序推进促投资、稳增长、调结构、保生态、推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生态保护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向纵深挺进,民生福祉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1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4%
十年来,我省高质量编制实施五年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及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等重大规划,战略导向和引领作用明显。我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获得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工作创新奖”,“十四五”规划《纲要》再获“创新创优奖”。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产业转型升级、融入国家战略、深化改革开放、增进民生福祉等,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意见、方案及政策措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创新建立经济调度服务机制,坚持按月研判形势、按季综合分析,加强监测预测预警,调控举措相机加力,经济运行保持了稳的主基调,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4%。
2
项目投资工作全面加强
◆十年来,我省精心谋划和推动实施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2%,投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
◆实施“万千百亿”工程、储备重大项目近800个,编制“十四五”重大项目规划,安排6个领域554项重大项目。实施清单管理、联席会议、调度通报、督办督查、审批联动5项制度,开展全要素全过程调度服务,深推投资“审批破冰”,提高全流程在线审批率,项目落地实施进程明显加快。
◆开通重大项目“融资专列”和“直通车”,强化银政企对接,已累计投放贷款559亿元,带动各类资金投入1800亿元以上;上线“青信融”平台,累计撮合放贷4132笔、42.45亿元。
◆持续开展“百日攻坚”“会战黄金季”“夏秋季攻势”等专项行动,建立省级领导包联重大项目工作推动机制,格敦、格库铁路建成投运,公路总里程突破8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4101公里,“一主六辅”民用机场运营格局全面形成,“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和北干一期建成通水,西成铁路、西宁机场三期、西宁大学等重点项目加快实施。
3
保持全清洁能源供电世界纪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全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全面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方针,“十三五”期间累计退出钢铁产能50万吨、煤炭产能288万吨,出清“僵尸企业”36户。
深入推动能源革命,着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储能先行示范区行动方案获批,1090万千瓦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开工建设,海南、海西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规模持续扩大,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91%、全国领先,青电入豫工程建成通电,“绿电7月在青海”保持全清洁能源供电世界纪录,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实现了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历史性变革。
加大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项目布局、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撑,盐湖资源综合开发有力推进,生态旅游业带动作用明显,建成全国面积最大的绿色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完成6个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出台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安排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仓储物流、检验检测、研发设计等近500个服务业项目。
4
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制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行动方案、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保护“中华水塔”行动纲要、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等制度体系和行动框架,协同推进国家公园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三江源一期、青海湖流域综合治理等全面完成,三江源二期、祁连山等重点工程加快实施,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森林覆盖率提高至7.5%,实现荒漠化、沙化土地“双缩减”。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场标志性战役,率先出台塑料污染治理省级实施办法,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5%以上,河流国考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到100%,均在全国领先。
5
营商便利度达到82.37
深推“放管服”改革,持续减少各类审批事项,率先实现“证照分离”全覆盖,127项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构建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体系,实施营商环境“集中攻坚”行动,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营商便利度达到82.37。出台公共信用信息条例,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信用青海”获全国特色平台称号。
6
重点改革纵深推进
提出经济体制领域重点改革任务1420余项,协调制定出台1300余件改革意见、工作方案,实施60多项改革试点,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有序展开,省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全部放开。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精心谋划陆海通道项目,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平台,西宁、海东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正式运营,西宁综合保税区建成封关。
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不断深化,累计落实支援帮扶资金219.05亿元,实施支援帮扶项目3794项,受援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民生福祉、生态环境等明显提升。
7
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
十年来,我省积极搭建改善民生“连心桥”,聚焦人民群众新期待,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事业扩面提质增效,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高于同期经济增速。
全面完成4.8万户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加大光伏扶贫力度,农网巩固提升工程全面实施,兴海、共和、同德、贵南等清洁供暖示范县试点扩面。争取国家以工代赈资金,重点实施了基本农田、乡村道路、草场建设等项目,农牧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易地扶贫搬迁及后续扶持不断加强。
紧盯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服务供给、服务享有等关键环节,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累计实施社会事业项目4591个。开展基本公共服务达标行动,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得到极大提升,我省纳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周建萍赵欣玥)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