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以创新引领人才治理,以绿色厚植人才沃土,开放的青海始终敞开温暖的怀抱诚邀天下英才!7月23日,在第三届“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开幕式上,一场集项目合作、人才对接、交流研讨于一体的招才引智盛会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院士、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齐聚一堂,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优化等内容,进行了一场重量级的智慧与思路的碰撞,推动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良性互动、高效融合,让更多高层次人才、优秀人才了解青海、投身青海、建设青海、扎根青海,为奋力建设现代化新青海出谋划策、聚智汇力,会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
共同唱响高质量发展黄河大合唱
致辞嘉宾:中国科学院院士,长安大学黄河科学研究院院长 彭建兵
青海一省承担着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之源”,中国乃至亚洲的“水塔”,中国乃至亚洲的“生态安全屏障”三大功能,是重要的大江大河发源地。其生态地位事关国家发展大局,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
受印欧大陆碰撞影响,青海块体持续处于变动中。由于特殊的板块构造动力学背景和地质构造格局,青海0千米至20千米的地壳大范围发生脆性应变破裂,导致活断层发育,地震十分活跃,威胁着生态安全。地震造成大面积的地表破裂,地表破裂严重破坏了生态地质环境。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地貌演化等因素,青海黄河流域特大型滑坡分布广、数量多,使得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更为脆弱。这些滑坡灾害破坏黄河上游的生态环境,危及生态安全。同时,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青海生态退化不断加剧,生态环境保障功能不断减弱,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加重。全球变化下水资源变化的不确定性增加,草地退化风险加剧,冰川退缩加剧,冰湖面积不断扩大,生物资源缩减。
地质构造活跃、地层岩性复杂、地貌突变显著、地震活动强烈、地质灾害多发、气候变化突出,成为青海生态环境系统六大背景问题。“水塔”的失衡与平衡、生态屏障功能的退化与优化、生态服务功能的下降与提升,成为三大现实问题。
山水林田湖草共生、共演、共损、共荣动态平衡理论,林体-土体-岩体-山体-水体互馈演进与协同致灾理论……我们需要依托青海生态保护实践构建两个理论问题,共同努力把青海生态大省建成“两山理论”的实践基地,“生态文明”的样板区域,“黄河战略”的示范工程,“中华水塔”的守护体系。以地球系统科学为理论引擎,构建宜居黄河科学体系,共同唱响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黄河大合唱。
把青海人才政策带回去宣传好
致辞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沙理工大学教授 郑健龙
作为一名与公路结缘的科研工作者,对于青海交通我有着深厚的情结。
今后,我将带领自己的学术团队与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手,同步设立“院士在青工作室”和“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青藏高原研究基地”,加强双方在青藏高原公路工程建设养护领域方面的合作。通过项目立项,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攻克制约青藏高原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瓶颈和难题。
同时,我们希望通过校企深度交流合作,共享优势学科平台,增强青海交通工程管理科研创新实践能力,为青海交通培养一批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养护管理、科技服务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并通过专业人才交流任(挂)职、项目“揭榜挂帅”、候鸟服务、对口支援等方式,让学校内更多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参与到青海公路交通工程建设和养护工作中,为绘写好交通强国青海篇章、建设现代化新青海贡献智慧和力量。
此次洽谈会,是人才聚集盛会的开始,更是现代化新青海的启航。希望借此契机,与各位一起,在青海的美丽大地上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青海绿水青山的颜值、探寻金山银山的价值,在深化交流中达成合作,在共商发展中携手并进。也希望能通过此次盛会,将青海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培养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的渴望和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带回去、宣传好,引导更多专家学者、青年才俊把创业目光聚焦到这里,把创新资源投向这里,把科技成果转化在这里,成为热爱青海、建设青海、奉献青海的生力军和重要推动力,共同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在建设现代化新青海和参与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引进人才扎根高原只为青海
致辞嘉宾: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 何满潮
这是一个集思想交流、项目合作和人才对接于一体的平台,为全国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在青海建功立业、建设大美青海的良好机遇。
当前煤炭是青海主要能源之一,2021年青海煤炭产量为1000万吨、煤炭需求为1600万吨,供需严重不平衡。目前青海煤炭开采主要采用1706年发源于英国的121开采方法,存在煤炭采出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导致地表非均匀沉陷、生态破坏环境严重,沿空顺槽巷道掘进、安全隐患严重三个方面问题。
其中,按照全国平均采出率估算,青海每年因留设煤柱导致1000万吨以上的煤炭资源无法采出。青海被誉为“三江之源”,生态地位尤为重要,而传统的121开采方法导致的地表裂缝、地表塌陷、地下水均衡破坏等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传统121工法必然面临沿空顺槽掘进,导致矿压剧烈、大变形控制难等问题,安全隐患严重。
为此,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青海能源发展集团签订战略协议,在青海能源发展集团鱼卡矿区运用科技创新,遏制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势头,尽快采用以抢救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的110、N00采煤新工法。该项目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战略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保障青海能源安全和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响应青海省委号召,努力引育青年人才,建设大美青海,2021年柔性引进2名青海省昆仑英才青年拔尖人才,定向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拟在青海能源集团设立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分中心。
未来,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将扎根高原,为实现青海煤炭资源的安全、节约和绿色开采而努力作出更大贡献。
强合作鼓励更多优秀人才来青海
致辞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煤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 王国法
省委省政府组织召开的第三届“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为全国各方面与青海人才和项目合作交流搭建了平台,对于促进青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强区域内外产业链与创新人才链的融合、深化人才交流与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政府搭建的交流平台,将更好地为全国各方面人才来青发展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助力。
青海具有较为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优势,能源与矿业开发对青海经济发展至关重要。2018年,我参加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学部青海院士行活动,考察了国家电网青海光伏发电产业基地和大数据中心,了解到青海新能源资源优势明显。青海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青海能源发展集团”)作为青海能源领域重点企业,拥有30多亿吨煤炭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山东科技大学、欧普瑞泰环境有限公司与青海能源发展集团开展合作,建设的高原管道气悬浮煤炭等输送系统,是一项具有重要创新性的物料输送技术,有很好的示范效果和推广价值。
虽然,我们与青海能源发展集团等积极探讨推进青海煤矿智能化和绿色高效开发、推进智慧矿山建设、推进智能绿色矿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煤科工集团和国家煤炭地质局承担的木里矿区生态恢复治理技术方案制定和实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我认为,过去我们参与的青海合作项目还不够多,通过此次会议和政府所搭建的平台,我们将继续积极推动与青海的人才和项目合作,鼓励更多优秀人才来青海,为青海发展建言献策。围绕煤炭安全高效智能绿色开发与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智慧矿山建设、绿色矿业与矿区生态修复治理等主题开展多层次交流,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青少年科普工作等。
让青海成为八方英才的筑梦高地
发言代表:西宁市委副书记、市长 孔令栋
“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是一场招才引智盛会、一场广纳英才之约。
西宁作为省会城市,承担着“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排头兵的使命任务,理应主动扛起责任担当,充分发挥首位度高、聚集度高的优势吸引人才、集聚人才、成就人才。
我们将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人才“强磁场”。加大研发投入,加速创新业态培育,赋予用人单位更大的自主权,推动科研项目立项组织形式“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改革,积极构建“科技在内、人才可以在外”“技术研发在东部、转移转化在西部”的引才用才机制,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积极为各类优秀人才匹配最能发挥作用的工作岗位,让青海成为八方英才的筑梦高地。
我们将持续搭建人才发展平台,激发人才“内驱力”。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进“人才强企”三年行动,加强以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为引领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建设承载一流人才的创新平台,建成一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打造扩大人才对外开放的实践平台,让更多优秀人才实现成才梦、成功梦。
我们将持续细化人才服务保障,激活人才“一池水”。健全各级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人才专家制度,建立高端人才急难愁盼事“马上办、快速办”机制,推行特殊人才“一人一策”“特事特办”个性化服务,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服务体系,对引进人才在薪酬待遇、人员编制、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让各路高贤创业更安心、生活更舒心、发展更有信心。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