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是遇见一场美景,沉浸一段历史,还是品尝一方美食?抑或其他?
当旅行遇上青海,徜徉在水天一色的青海湖,欣赏波光粼粼、碧波荡漾;去玉树、果洛体验藏族风情、人文魅力;在祁连山纵览山川胜景、林木鸟兽……旅行的意义似乎有了答案——那是一场放松身心又触及心灵的独特体验。
青海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旅游资源富集区,近年来以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通过基础设施提质升级、服务质量优化提升、政策体系创新完善等系列举措,推动文旅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坚持补短板、强整治、扩业态、优服务,推动旅游提质增效。持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全力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发展“互联网+旅游”新业态,全力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
出圈更出彩 培育文旅消费新热点
消费“旺起来”、游客“多起来”,青海文旅精心策划系列特色活动,全力打造内容丰富、充满活力的体验式融合消费新热点。
当烟火气遇上文化味,会有怎样新奇的体验?走进西宁市城北区豹街·西海路美食街,青藏高原特有珍稀动物——雪豹作为文化元素融入街区的每一个角落,“雪山之王”的加持让汇聚众多美食的豹街脱颖而出,一时间成为西宁最火爆的夜市。
暮色渐浓,彩灯流光溢彩,游客三五成群,欢声笑语。长694米、196个摊位和小馆烹调着各色美食。摊主忙得不可开交,煎炒烹炸声此起彼伏,香气四溢。“青海总能给我们惊喜,在这里品尝了酸奶、烤羊肉等特色美食,还观看了别具一格的巡游表演,真的很开心。”来自湖南长沙的游客王维说。
民俗巡游嘉年华演绎着千年历史故事,激情四射的现代时尚歌舞让观众也加入其中一起摇摆,别有韵味的青海地方曲艺表演让人们尽情体验非遗魅力……而对于远道而来的游客而言,这里不仅是美食宝地,更是西宁活力与魅力的缩影。
青海以“农体文旅商”融合为抓手,推动旅游资源向多元化、品质化升级。今年春季,西宁市发布的四条春季主题线路——“桃花杏雨民俗之旅”“青青黄河踏青之旅”“熠熠湖原寻美之旅”“朝赏圣山日出·暮游梨花雪海”,串联起自然风光、历史古迹与民俗村落,覆盖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采摘等多重需求。“孩子在田野里奔跑,家长在赏花聊天,晚上还可以一起吃烧烤,这个周末过得太惬意了!”5月16日,说起在湟中上山庄花海的游玩体验,游客张鹏赞不绝口。
值得一提的是,“走进彩虹家园感受最美土族风情”等9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展现了青海乡村旅游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
留住根与魂 构建文旅融合新模式
青海,地大物博、山川壮美、历史悠久、文化多姿多彩。青海的美,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
在文旅产业深度联动的时代浪潮下,各地纷纷探索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生机的创新路径。青海也不例外,在有效保护非遗项目的前提下,坚持文旅深度融合,为游客提供视觉、听觉和触觉的文化盛宴,为地方文旅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核心景区通过文化赋能提升吸引力。茶卡盐湖景区全新打造茶卡奇缘主题广场,白天是白色艺术殿堂,夜晚变身光影魔幻世界。同时,推出沉浸式演艺盛宴,每日多场民族风情演出轮番上演,蒙古长调、藏族锅庄与盐湖光影共舞。
此外,茶卡盐湖景区创新设置非遗体验场景,在雪山扇形平台推出“盐工技能大比拼”。游客可化身采盐工匠,使用传统背篓、铁锹等工具进行限时装盐挑战,这些融合发展的新举措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前来。“原本打算到茶卡盐湖拍照的,没想到在景区感受到了时空交错的浪漫,还参与了很多互动活动,太开心、太满足啦!”5月16日,前来游玩的深圳游客管慧敏兴奋地说。
岁月不居,古道流芳。青海昆仑文化源远流长,热贡艺术、青海“花儿”“青海刺绣”等文化底蕴深厚,无不彰显着青海先民的文明与智慧,无不呈现着青海民族民间艺术的神秘、粗犷、成熟和庄重。
在青海,各色各样的传统民俗表演随处可见。在春节、中秋、国庆等重大节庆日期间,全省各地文旅部门组织景区、街区广泛开展“非遗购物节”“非遗大集”“非遗美食节”等非遗展示展演展销活动,让市民游客尽情体验非遗技艺、品味非遗美食,拉动文旅消费。
青海现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761项、代表性传承人5793名。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7项,国家级非遗项目88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04名,省级非遗项目335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09名。
把根脉留住,把文脉守住。青海积极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加强国家级生态保护(实验)区和省级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立足青海多元民族文化特点,创排《昆仑问道》以及沉浸式巡游剧《梦回青海湖》。深化柳湾彩陶195个符号研究,青海彩陶符号研究取得阶段性新进展。深入基层一线及景区,开展戏曲进乡村、大美青海文艺轻骑兵下基层惠民演出2152场次,组织举办9场“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
多措并举 做强全域旅游新空间
在旅游业态创新方面,青海各景区积极拓展多元化体验项目。青海湖引进无人扫地车、无人驾驶观光车,采购游轮、快艇、帆船等设备,培育3D影院、生态剧院等项目,并推出“裸小鲤”“灰小鸥”等文创IP形象及“文创冰激凌”“青海湖旅拍”等文创产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成功打造红崖火星地貌、柴旦往事等新景区,2024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进一步丰富了青海旅游的产品体系。
同时,打造“以省际环线为框架、省内环线为支撑、特色主题线路为补充”的精品环线体系,优化线路进出口设计,畅通循环。将文艺创作、公共服务、非遗传承、文物利用、考古发掘等文化类资源融入旅游环线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促进“快进慢游”。
此外,青海深入开展“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文旅品牌提升行动,积极融入第二届青海—香港招商引资推介会、第十三届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举办“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走进乌兰巴托、“长江少年行”青海主题研学旅游等活动。联合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区共同举办“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活动,传播受众超4亿人次,加速让“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走出青海、走向世界。
未来,青海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聚焦生态旅游集约化、低碳化、绿色化,实施国际化标准景区建设工程,丰富高原自然体验、康养度假、挑战探险等生态旅游新产品,持续做好四季旅游,让国内外游客和专家学者体验到最本真、最稀缺的生态之美。
(来源:青海日报)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