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初夏时节,草木葱茏,第二届青海省旅游发展大会在西宁召开。办一次会,兴一座城。一时间,西宁市宾客如云,省内外众多游客相聚于此,迎来最美的相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持续深化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守好“美丽生态”,激活“美丽经济”,推动生态保护、旅游发展、民生保障有机统一。
本届大会旨在学思践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座谈交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凝聚合力,推动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提速提效。
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使青海既有终年积雪的冰峰,又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既有坦荡无垠的茫茫戈壁、沙漠,又有桃红柳绿的河湟谷地。山水林田湖草冰沙等各类资源一应俱全,各展风姿,构成了一幅幅原始、纯净、雄浑、壮观、神奇的大自然秀美画卷。
这些让青海具备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资源禀赋,顶层设计发力、行动紧锣密鼓、前景豁然开朗……紧盯目标,青海迈出文旅高质量发展矫健步伐,取得一定成效。
“2024年6月至今,全省接待游客4564.8万人次、旅游总花费442.63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1.6%和22%。”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董富海给出的这组数据,显示出青海正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首选文化旅游体验地。
基础设施底子薄,经营主体“少小散弱”,接待服务水平不高,专业人才匮乏……直面青海旅游发展短板弱项,董富海提出,全面运用“三证”机制,科学核定景区生态容量,出台景区开发与经营管理规范和生态旅游行为规范;高标准编制完成生态旅游“1+8”规划,加快启动国际化标准景区建设工程;补齐旅游厕所、停车场、充电桩等设施短板,畅通省际环线通道,推动青甘大环线提质升级;创新高原康养、研学演艺、VR体验等业态,加密旅游包机、增开旅游专列,加快培育文旅新质生产力;出台“引客入青”奖励措施,强化精准宣介,持续打响“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品牌。
发展过程中,既要坚持问题导向,也要坚持目标导向。
“西宁市打造南北山9条105公里生态游线,大墩岭景区开园试运行,3条乡村旅游线路荣获全国精品线路,雪豹‘傲雪’‘水墨’成为网红,‘丁香三景’走向全国,生态元素融入城市。西宁两次上榜全国自驾游十大热门目的地,入选2024年中国100个经典目的地。”西宁市委副书记、市长石建平在发言中表示,西宁市将紧扣“五个之城”,论证提升“一芯”服务保障“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及“以旺季带动四季、以四季支撑旺季”专规,努力将“流量”转化为“消费力”。
在交流发言中,青海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霞表示,按照“农体文旅商”融合发展的要求,引进高水平赛事、培育品牌赛事、丰富群众赛事、打造冰雪赛事,不断延伸赛事产业链,“体旅”融合的叠加效应持续释放,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将继续拓展“体育+”融合边界,让青海的绿水青山、文化瑰宝通过体育赛事走向世界,书写体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这是一场工作推进会,更是一场动员打气会。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投资3亿元实施茶卡盐湖景区智慧旅游等基础设施升级优化项目,基础设施短板持续补齐。实施百湖沙漠、红崖火星地貌等12个重点文旅项目,完成投资4.49亿元,旅游产品供给持续丰富。
基于独特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海北藏族自治州在融入和服务“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格局的过程中,聚焦聚力融合发展,丰富发展房车露营、文化体验、生态康养、观光休闲、自然教育等业态,多元产业融合步伐正持续加快。
地处环湖地区的海南藏族自治州,立足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先行区创建,深入实施生态景区创建示范、景区品质提升、旅游交通畅通、服务能力提质、联农带农机制创建、文旅品牌提升“六大工程”,持续改善旅游发展环境,推动生态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从生态保护到开发利用,从产业发展到民生改善,从业态培育到IP打造……在座谈交流中,青海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火花”不断迸发。围绕如何做好青海生态旅游这篇大文章,一股同心同向的热潮始终在会场涌动。
参会人员纷纷表示,将抢抓机遇,实干笃行,最大限度凝聚起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和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广泛合力,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为青海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让高原古城更加有名有实,大美青海更加可感可得。
(来源:青海日报)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