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青海拥有广袤草原,是全国藏羊主产区,拥有“中国藏羊之府”的美称。而地处青海省东北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是全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拥有93.9413万公顷(1531.53万亩)绿色有机认证草场,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有机牧场之一。
依托先天良好的生态畜牧业基础,及本地藏羊资源优良的禀赋,祁连县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持续加强祁连藏羊产业基础设施“硬件”和发展能力“软件”建设,稳步推进祁连藏羊全产业链升级,全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凭借优良品质与市场口碑,2024年底祁连县藏羊存栏量为77.41万只,出栏量为33.39万只,同比上升5.50%。“祁连藏羊”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天境祁连羊肉”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品目录,“天境祁连”分割羊肉系列产品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祁连藏羊”入选2025年网络评选全国十大美味羊肉排行榜……
加强品种培优 夯实品质根基
6月20日,记者来到祁连县峨堡镇白石崖村。清晨时分,薄雾笼罩着大地,远处的雪山若隐若现,像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牧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淡淡的青草香气。成群的藏羊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或低头专注地啃食着鲜嫩的牧草,或悠闲踱步。
祁连山下好牧场,好山好水好牛羊。这里天然无污染的优质牧草和昼夜温差大的独特环境,为祁连藏羊提供了绝佳的食物来源,也造就了它独特的风味与品质。
“前不久,‘祁连羊’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专家现场核验。”在祁连县畜牧兽医站,刚刚忙完祁连羊基因采集的畜牧兽医站站长扎西塔兴奋不已,他说祁连藏羊是经自然选择和当地牧民群众长期驯化而形成的特有畜种,具有抗逆性强、耐粗饲、遗传稳定,产毛量高、羊毛长度良好等特点,其所产肉、皮毛等品质好,是祁连地区牧民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也是高寒牧区绵羊新品种培育的重要基础资源和材料,科研和生产利用价值高。
“由于以前缺乏种群串换,也没有培育推广良种的意识,藏羊品种五花八门,严重影响了本土白藏羊的品种繁育,甚至一度出现藏羊毛色杂乱,体形偏小,羊角畸形的情况。”回忆往昔,扎西塔叹息。
为推动品种培优,2022年起祁连县全面开展“外来品种羊”淘汰行动,相继印发《祁连县淘汰净化欧拉羊等外来品种专项行动方案》《祁连县杂色羊淘汰管理办法》。截至目前,累计淘汰外来品种羊14万只,遗传资源、畜群品质逐步夯实。
“品种培优,一方面是要保持好本土优良的品种,另一方面还要推动高繁技术,推进藏羊‘两年三羔’”。为此,祁连县联合青海大学、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以及海北州科技示范园,开展多胎基因检测,选用携带多胎基因并鉴定合格的种公羊进行配种,不断探索和改进多胎藏羊饲养管理技术。
如今,祁连县紧抓“种业振兴”和“科技赋能”,建立完善良种繁育和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不断扩大优质种畜“基因库”,在推进良种输出能力上取得新突破。创建藏羊良种繁育基地4个、“万千级”藏羊标准化养殖基地10个、种羊繁育场1处。组建祁连羊选育核心群135个,种群规模66568只。同时,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升祁连羊的选育扩繁能力和个体生产性能。组建多胎型藏羊选育核心扩繁群7个,种群规模2335只。组建无角藏羊核心扩繁群4个,种群规模1040只,全县藏羊良种覆盖率98%以上。
此次通过现场核验后,将由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发布正式鉴定公告,成为国家畜禽遗传新资源。“此次‘祁连羊’遗传资源的发现和审定,是祁连县畜牧业历史里程碑上的新篇章,不仅能够进一步丰富地方畜禽遗传资源,而且对推动全县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祁连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副局长普合毛智华说。
聚焦资源优势 塑造独特品牌
走进位于八宝镇冰沟产业园区的仟户牧场加工车间,六七位工作人员正身着蓝色工作服、头戴卫生帽和口罩,在低温环境中熟练操作。
“一只成年藏羊在经过检疫达标屠宰后,先送至排酸间用保鲜排酸技术进行排酸,再被送进这里分割加工、剔骨、修割。”仟户牧场加工车间工作人员马玉梅介绍说。只见她手持专用刀具,沿着羊肉的肌肉纹理精准下刀,将藏羊按部位分割成精品羊肋排、羊腿肉(带骨)、羊脖片等不同区块。随后,新鲜的藏羊肉被快速分拣至不同区域,有的进入真空包装机完成封装,有的则被送往进一步加工的流水线。车间里机器运转的低鸣声与工作人员专注的动作交织,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循卫生标准,确保肉类从分割到成品的全程安全。
经农业农村部批准机构检测发现,祁连藏羊肉富含18种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以及对人体具有保健功效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还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的特点。更因其肉质细嫩、口感鲜美、无膻味而备受赞誉,成为市场上稀缺的高端羊肉品种。“我们每天都要出售一吨藏羊肉,发往全省各地及北京、南京、乌鲁木齐等城市。”马玉梅说。
“依托优渥的草场自然资源,公司专业养殖藏羊,同时研发、加工、销售本地特色农畜产品,以生态旅游、自然教学为主题,开发文旅相融合的新型农牧业。2024年底,我们启动了品牌焕新战略,原‘景枫牧业’正式升级为‘仟户牧场’,通过统一设计的祁连山标识强化地域认知。”仟户牧场负责人叶旦多杰说。目前,公司已形成从羊只生态养殖、活畜交易、屠宰加工、产品销售到线下直营、生态旅游等的一条完整产业链。
近年来,祁连县以品牌竞争力、品牌发展力、品牌影响力、品牌带动力为出发点,深入实施“万千级”标准化生产养殖基地建设工程和“九个一”生态畜牧业配套工程,全力打造良种化、规模化、现代化、品牌化藏羊产业,助力养殖户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通过“区域公用品牌+本土特色品牌”双向发力,不断夯实“祁连藏羊”品牌基础。“祁连藏羊”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金祁连乳业、亿达畜产肉食品公司、梅龙掌专业合作社成为首批“祁连山下好牧场”区域公用品牌授权单位。
为促进藏羊产业有序发展,全面建成县乡村三级电商物流及统仓共配体系,实现农牧区物流服务网络全覆盖。推进市场与新型经营主体、企业及电商平台的对接,建成线下销售平台10个、线上销售平台30家,县域企业累计在省内外设立直销门店15家,逐步形成工业品下乡、农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的“小网点、大网络”现代流通网络。通过淘宝、天猫商城、京东商城等平台开展直播带货活动,祁连藏羊搭上“电商+直播+订单”的“顺风车”,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放大,线上销售渠道不断拓宽,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
科技赋能产业 解码发展动能
青海省首家藏羊产业研究院落户祁连县,“祁连羊”成功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现场核验,“祁连藏羊”荣登中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目录……作为青海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县,祁连县在藏羊产业发展领域成果斐然。目前,祁连县藏羊存栏量可观,产业规模稳固,羊肉产量持续稳定,为当地畜牧业经济提供坚实支撑。
然而,在亮眼的成绩背后,产业发展的短板也逐渐浮现。当前,祁连藏羊产业面临提升产品价值、突破“质优价不优”瓶颈的挑战,实现“质价同优”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2024年6月,青海省祁连藏羊产业发展研究院与祁连县绿色有机草畜业博士工作站,在祁连县农牧科技示范园同步揭牌。这标志着海北州在深化藏羊产业研究、推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进程中迈出了崭新一步。
“立足祁连藏羊产业提档升级与科技创新的双重需求,我们当前的核心工作聚焦于藏羊种质资源发掘创新利用及‘家畜主动健康生产’两大主线。”青海省祁连藏羊产业发展研究院负责人李文浩博士介绍。研究院汇聚了中国农科院、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20余位省内外草畜业专家的科技力量,围绕祁连藏羊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与发展,聚力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通过精准“把脉”、技术革新和成果落地,快速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2024年春季,我们持续追踪繁殖群母羊体尺数据,并对后代羔羊进行生产性能测定,通过后裔评价,进一步优化了优质繁殖母羊群体……”翻开李文浩的工作笔记,密密麻麻的记录详细呈现了团队工作的点滴与成果。“我们完成了两批共72只羔羊的胴体营养对比试验;初步建立了祁连藏羔羊16部位精细化分割方法;成功研发并推广了3个发酵饲料配方;牵头制定颁布了6项祁连藏羊相关团体标准……”李文浩细数目前课题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他说建立科学、规范、适用的农畜产品团体标准,是提升行业竞争力和保障消费者权益的迫切所需。这6项标准覆盖了祁连藏羊的养殖、分割及产品加工等关键环节,清晰界定了分割加工的环境要求、工艺流程与卫生规范,有效填补了祁连藏羊养殖及肉产品标准体系的空白,显著提升了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
自产业“四地”建设启动以来,祁连县以高效推进产业发展为目标,通过优化种源、稳定规模、保障加工、促进产销等系列举措,全力推动藏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展望未来,青海省祁连藏羊产业发展研究院将进一步拓展全产业布局,探索构建涵盖藏羊肉用品系选育、饲草料体系建设、数智化管理、肉品精深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及产品市场推广的全新产业化发展模式,开创“生产与生态、发展与保护”协同并进的主动健康生产新路径,持续提升当地畜牧业的创新动能。
将生态禀赋转化为发展胜势,让绿水青山释放更大效益。祁连县正精心构筑“绿水青山”通往“金山银山”的桥梁,引领藏羊产业从传统放牧向全产业链转型升级,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其中蕴藏的无限可能与即将释放的巨大价值,令人充满信心与期待。
【记者手记】风吹草低见“丰”景
清晨6时许,祁连山脉的轮廓刚被晨光描出金边,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峨堡镇白石崖村的草原上已响起赶羊的吆喝声。
白石崖村牧民扎西东珠将羊群赶向草场,蹄声踏过带着露水的牧草,惊起几只鸟儿。第一次听闻祁连藏羊,是在省城西宁的农产品展销会上。展台前,“海拔3000米以上”的标签格外醒目,价格比普通羊肉高出不少,却依旧被抢购。那时我便好奇:是什么让这群高原藏羊有如此底气?
直到走进祁连县的草原,答案才逐渐清晰。在扎麻什乡河北村藏羊养殖基地,我见到了藏羊的“特殊待遇”:新建的27栋装配式生态环保羊棚、15栋贮草棚,连同养殖场内部道路、排水沟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羊棚里还通了自来水,畜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养殖模式已基本形成。
河北村驻村第一书记郭军春抱起一只半大的羊羔说:“这羊从小在干净地方长,肉质紧实,煮的时候不用放香料都鲜得很。”
藏羊住进了新家,牧民们的生活也迎来新变化。在这里,一个人能同时照料好几个羊棚。羊羔长大后,便可转场到外面的草场自然生长。高效养殖让他们腾出更多时间挖虫草、外出务工,多了份增收的门路。
最让人惊喜的是产业链的延伸,加工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将分割好的羊肉包装成礼盒。“以前卖活羊,现在能做成冷鲜肉,羊头肠,羊蝎子……加上‘祁连藏羊’地理标志的溢价,附加值翻了好几倍。”仟户牧场负责人叶旦多杰说,现在每天都要出售一吨藏羊肉,发往全国各地。
站在山坡上往下望,羊群正随着牧人的吆喝缓缓移动,身后的草甸留下浅浅的蹄印。从散养到规模化养殖,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端上全国餐桌,祁连藏羊产业正带着牧民们的好日子往前走、向上走。(作者:王晶)
(来源:青海日报)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