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把“坚持系统观念”列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这个表述也是第一次出现,彰显系统观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错综复杂,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理论视角看,系统分析方法源自系统科学的发展演变,而系统科学是一门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独具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系统科学与系统分析方法
随着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以及对世界复杂性问题的发现,出现了一系列以探索复杂性为己任的学科,学界统称为系统科学。系统科学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二战前后控制论、信息论和一般系统论等出现为标志,主要着眼于他组织系统的分析;第二阶段以耗散结构论、协同论、超循环论等为标志,主要着眼于自组织系统的研究。系统科学的建立和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想观念,它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系统是确定性和随机性、简单性和复杂性、线性和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他用亚里斯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名言来说明系统的整体性,反对那种认为要素性能好、整体性能一定好,以局部说明整体的机械论观点。系统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确认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不仅要把整个自然界看作一个系统,而且要认识到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客体都自成系统。
一般来说,系统分析方法主张把事物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研究,并建立在深刻把握系统的结构功能规律、层次性规律、涌现规律、行为方式规律和系统的自组织演化规律基础之上。也有学者指出,所谓系统分析,主要是要素分析、结构分析、环境分析和过程分析。系统分析方法也常借助模型来认识和模拟对象,揭示对象的运动规律。我们应当看到,与系统分析法相对的是,我们的思维总是以相对简化的形式对现实进行解构,这种以简化的逻辑来分析现实的状况,构成了思维本身的局限性、脆弱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系统”心存敬畏,同时看到,坚持系统分析方法,是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指出:“因为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因为局部性的东西是隶属于全局性的东西的。”邓小平同志讲:“要提倡顾全大局,有些事从局部看可行从大局看不可行;有些事从局部看不可行从大局看可行,归根到底要顾全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必须坚持和运用系统思维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的说明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这个过程中,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鉴于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系统分析法重要性的认识,自觉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指导、谋划好未来工作。
二、从系统视角看区域统筹
区域指地球表面一定的地域空间,按其内部特性,可分为自然区域、经济区域、文化区域,区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可度量性和开放性特征。可以看到,区域本身是一个“系统”,是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的复合体,而且“区域系统”是一个非平衡、非线性的开放系统。同时,更要看到,区域是人聚居的产物,社会系统作为特殊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区域统筹必须对人类的各种需求做出解释和反应,是为居于其中的人能够更好地生活做出安排。这就启示我们:研究好区域,必须要运用好系统分析方法;一个好的区域统筹,一定是具有“系统”特征的。
纵观全球,世界各国日益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干预,各类计划是有力的手段和方式之一。利用中长期计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也已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计划不仅是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还具有导向功能、协调功能、调控功能和凝聚功能。有学者认为,国家计划与市场机制一样,既是信息运用机制,也是资源配置手段。近年来,国际学界和政界也越来越认识到,坚持编制、实施发展计划,是国家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秘诀。今天,科学编制和实施发展计划,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实践证明,历次五年规划(计划)均在相应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治国理政作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这就启示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计划工作不能削弱,必须加强。
三、充分运用系统分析方法
计划的编制,除了要对“区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之外,还要讲求科学方法。系统分析方法作为科学的分析方法之一,对我省搞好计划有以下启示:
(一)计划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过程。从实际操作看,计划研究是保证科学决策的关键,一般包括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两个部分,其中综合研究是必要的,因为要整合专题研究的观点,弥补专题研究的不足,协调时空和地区、部门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积极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各类市场主体增强信心,巩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并强调,“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毋庸置疑,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这意味着,我们搞计划必须充分认识其本质,要注重程序性,不能走捷径,必须加强对风险及不确定性、复杂性问题的研究,努力做到从容防范,切实提高计划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指导性。
(二)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要认真谋划总体发展思路,科学制定目标指标,提出我省“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工作思路、重点任务。系统科学是对系统的整体进行研究的科学。事物的本质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由于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系统是复杂巨系统,在计划过程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肯定是行不通的,需要我们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来研究这个复杂巨系统,对诸多利益关系进行整体分析、平衡,尤其是要更加关注本区域系统的整体存在和内在规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特别是要充分把握各地区、各部门在新发展格局里面临的各种机遇,省域计划更要善于通过系统分析方法突出对重大机遇的研究,深入研究新发展格局给青海带来的潜在机会,寻找我省独特的、可以大有作为的更大空间。
(三)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要更好发挥计划的战略导向作用,突出计划的约束力和可操作性。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一方面,在计划中必须抓住关系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突出战略布局和措施保障,同时,要强化具体战略对总体发展战略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资源总是有限的,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利用有限资源首先解决好对全局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环节和突出矛盾。正所谓,必须坚持全面计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既要着眼于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经济社会各领域各方面,又要突出重点方向、重点领域和重大课题,增强对计划实施的支撑保障作用,切实做到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
(四)重视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系统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系统的关系性特征。我们要结合省域实际,在计划中着力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距离是上坡时拉开的”。省域计划要突出与上位计划的对接,要和国家大战略相衔接,与国家同频共振。省域之内,要协调好各地之间的发展关系,处理好其间的差异与不平衡,进而通过综合分析,实现要素和资源的匹配及优化配置。同时,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各方面的发展积极性,确保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并通过“计划”把它“唤醒”。二是要处理好规律与国情、世情的关系。计划一般要把遵循规律放在首位,自觉按照规律办事。计划离不开对省情的把握,但把握省情要服从规律,在现阶段,就是必须遵循区域发展的内在规律。省情要服从国情、世情,省域计划一定要建立在全面把握整个国家乃至世界发展大趋势上。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努力从全局谋划好一域,以一域服务好全局。三是处理好计划内部之间的平衡关系。“平衡态的物理意义是系统演化(发展)的最终状态”。计划是围绕区域总体发展目标在具体目标体系、发展时间阶段、空间布局与保障制度之间平衡的过程。计划的总体目标是计划的最基本内容,所有的计划工作都将围绕总体目标展开。同时,要处理好地区、部门、时空和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平衡关系。特别要指出的是,平衡一般都要留有弹性,计划方案一定要为进一步的调整留有余地。(作者分别为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吕潇俭 李明)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