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开展稳就业“四送”活动,综合施策促进就业形势稳定向好等三项典型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社保待遇和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持续提高;三项教育经费增幅名列全国第一,我省整体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各级各类学校最早全面实现开学复课;“五医联动”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核酸检测实验室实现县级全覆盖,包虫病手术患者首次实现动态清零——回望2020年,更多民心所向、基层所盼的惠民政策密集推出,可谓“含金量”十足。
民之所向,政之所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要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心里要始终装着父老乡亲,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生政策从出台到最终得到群众认可,中间隔着很远的距离,并不能一蹴而就。民生政策是否抓得准、如何做得实,让群众的“获得”更有“获得感”是一项重大课题。让群众更有“获得感”不能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而是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民生政策不是宏大叙事,更关乎日常一餐一饭、一颦一笑;民生政策不应高高在上,而应始终保持触手可及、感同身受的温度。
让群众的“获得”更有“获得感”,政策制定需要协调合理、切实可行;政策执行需要结合实际、灵活应对。基层干部是与群众关系最密切的,更了解基层一线情况,在政策制定时,应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提出更适合本地发展的政策。基层干部作为政府与群众的纽带,平时多调研、多到群众家里坐一坐,直面难点痛点,及时掌握了群众的所急、所思、所忧、所盼,就清楚了工作的“靶心”要对准什么,力争使民生工作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时代出答卷,实干交答卷。站在“十四五”的起点瞩望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成真之时,民生的不断改善是最好的诠释。以“我为群众办实事”践行初心使命,让群众的“获得”更有“获得感”。(雷欣钰)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