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舞蹈《在那遥远的地方》。尹耀增摄
共唱《走向复兴》。尹耀增摄
金银滩,党旗飘飘。
金银滩,承载着一段辉煌的历史。
金银滩,吟唱着一首经久不衰的赞歌。
翻开党的百年岁月历程,我们静心凝望:那镌刻着国家荣光和民族自豪的金银滩草原——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在上万个日夜,无数科学家,走过了多少坎坷和荆棘,品尝了多少艰难和血泪,才让中华民族在这里挺起脊梁。
5月20日,在喜迎党的百年华诞之际,“追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故事会’走进青海海北”活动,在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西海镇举办,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同追忆过去那段艰苦奋斗、激情燃烧的岁月,领略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的辉煌过去,感悟“两弹一星”精神的永恒魅力和时代价值,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背靠祁连山、怀拥青海湖,这里有中国最美五大湖之首的青海湖、中国最美六大草原之一的祁连山草原、世界十大绝美花海之一的“百里油菜花海”和湿地、雪山、沙漠、峡谷、林海等独特的高原自然风光,是青海的“生态百科全书”。
同“生态”一样瞩目的是,这里成功研制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孕育的“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和“中国精神”的重要支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树起了不朽精神丰碑。
下午2时30分,“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歌声响起,在众人的期待中,属于金银滩的红色故事开始上演。
随着动听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缓缓结束,演员扮演的女大学生和陈老、杨老不期而遇。他们从不同的地方出发,却向着同一个地方奔赴而来,两位老人是原221厂退休职工,他们回老家来看看。
“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陈老的声音落下,音诗画节目《致敬221》的演员上台,大屏幕上一个个原221厂职工,或激情或怅然,道出了他们对金银滩乃至青海的无限眷恋,在演员们激昂的演讲中,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
1958年,为了建设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世代居住在金银滩的1700多户农牧民仅用了10天时间,便离开了这片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土地。新的安置点,最远的有500多公里,他们赶着牛羊,驮着帐篷,踏过草原,跨过河流,翻越高山,经历了一场历经磨难的迁移。
话剧片段《迁徙》,讲述了金银滩达玉部落的牧民,为了祖国需要,搬离家园的故事。即将搬迁前夕,海北州第一任州长夏茸尕布,抱着年迈的母亲痛哭出声:“阿妈,我对不起你。”……台下的观众不禁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1958年7月,中央批准了研制原子弹的选址报告,正式选定在了金银滩草原。不久之后,来自五湖四海的各族儿女奔赴这里,共同开创新中国的伟大事业。
舞蹈《三顶帐篷》生动展现了221基地初建史。那时不少大学生毕业后,走出舒适的校园,来到高寒的西北草原,寒风夹杂着砂石,重重打在脸上的感觉被刻在众人心里,带着防寒“四大件”:棉帽、棉大衣、大头鞋和牛毛毡,为了伟大的梦想,在高原上度过了一年又一年……
当天的红色故事会以歌舞、话剧、朗诵、情景剧、微党课等多种形式呈现,现场泪水与掌声交织。一段段唱词,一幕幕情景再现,鲜活的场景、亲切的对话,带领观众揭开“221”的神秘面纱,悉心聆听为祖国伟大事业奉献一生的一代创业者毕生的抱负与追求,并在其中找寻力量源泉,向着新征程整装出发。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当节目《许身国威壮山河》情景讲述“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事迹时,正在看直播的网友小小妮子留言道:“老一辈的科学家,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远离家人朋友,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高原。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正是需要这样一种精神来引导,争做祖国和人民的守护者。”
记者见到“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教师、《致敬221》表演者马晓燕时,她正在后台帮其他演员准备道具,作为学院教师,马晓燕讲得最多的还是“221”的故事。从2019年进入学院,她的初心始终没有变过,那就是要讲好红色故事,这一次的表演,更是让她坚定了这份初心。
《夜空中最亮的星》讲述了“两弹”元勋钱学森的事迹,钱学森和父亲的对话,讲述了一代伟人的英勇抉择。钱学森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逝世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随着歌声的淡出,整场红色故事文艺演出落下帷幕,为了让整场演出更加深入,主办方还邀请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二级巡视员、研究员李红喜等专家学者,对整场红色故事进行了点评。
正如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两新”工委书记朱治国点评,这场活动既是一堂精品党课,使大家受到了党性教育;也是一场文化盛宴,让大家受到了艺术熏陶;更是一盘精神大餐,让大家受到了灵魂洗礼。
活动在演员和观众,挥着国旗同唱《走向复兴》中达到高潮。
和同事们走出会场后,海北州委党校教师高婷忍不住率先谈起了自己的感受:“每一幕都让人影响深刻,最打动我的是演员们精彩的表演,通过他们的表演,邓稼先、郭永怀等元勋的事迹更加生动了,也让人更加深受教育。”
初夏的金银滩,清风徐来。今天的“221”,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先辈们创造出来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一直激励着新一代的“221人”,勇创美好家园。(丁玉梅)
短评
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昨日,“追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故事会’走进青海海北”活动在海北金银滩草原中国第一个核武器基地举办。红色是最鲜亮的色彩,精神是最宝贵的财富。伟大的精神穿越时空、触及心灵,伟大的精神见证初心、砥砺使命。几十年来,青海作为“两弹一星”精神的诞生地,在不同时期都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的光荣使命。青海各族儿女把“两弹一星”精神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情感转化成了开发建设新青海的不竭动力。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他们“人间蒸发”,只为家国安危。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两弹一星”精神厚植在人民群众心里,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深怀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力践报国之行,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20世纪50年代,“两弹一星”的开拓者们在青海的戈壁滩上,风餐露宿、日夜奋战,刻苦钻研、艰苦探索,以惊人的革命毅力、百折不饶的崇高精神,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的原子弹、氢弹、导弹,谱写了共和国历史上一段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应该忘记负重前行的先烈们,应继续传承和弘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这种崇高的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突出体现,是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中华民族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要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百年筚路蓝缕,百年接续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爱党爱国、苦干实干,奋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为实现“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雷欣钰)
点评
接受红色教育传承革命精神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书记、省委党史学教办副主任朱治国
红色是最鲜亮的色彩,精神是最宝贵的财富。今天,追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故事会”走进青海、走进海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汲取奋进力量,激励我们坚守初心、担当使命、接续奋斗。今天的活动既是一堂精品党课,也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盘精神大餐。
“红色故事会”循着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凝结形成的精神谱系,利用革命精神诞育地的丰厚红色资源,开展宣讲活动,讲述“两弹”研制中的红色故事,主题鲜明、特色鲜亮、内容鲜活,使我们在回顾党的光辉历史中,接受红色教育,传承革命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接地气、有活力。
宣讲活动用一个个鲜活感人的故事和场景,形象演绎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生动诠释“两弹一星”精神的价值内核和丰富内涵,热情讴歌党的丰功伟绩,深刻解读千秋伟业的红色密码,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宣讲活动用朗诵、情景剧、歌舞、音画诗、话剧等多种表现形式,将党史故事化、故事形象化,增强艺术感染力,引发强烈共鸣。演出人员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追求完美,角色意识很强,富有表现力,人物塑造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情感表达自然流畅、充满力量。
一堂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课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二级巡视员、研究员李红喜
在建党一百周年,举办“追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故事会’走进青海海北”活动,意义重大。
“两弹一星”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代表,正产生、形成于青海这片热土。在迎接建党100周年,全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关键时刻,举办以宣传、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正当其时,十分必要。这是青海省委组织部、省委党史研究室、海北州委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充分表现,也是深入党史学习教育方式的又一创新,这也说明了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红旗出版社对革命精神的一次传扬。
这是一堂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课。“红色故事会”以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来诠释、宣传“两弹一星”精神,这在形式上是一次创新。以文艺方式来进行革命精神的诠释、宣传和传承,是举革命精神之旗、立革命精神之柱、建革命精神家园的有力实践。这次举办单位,既有青海省的,也有浙江省的,这也充分说明了“两弹一星”精神中的“大力协同,勇攀高峰”精神的践行。
来自各单位的艺术表演者,充分形象地反映了钱学森、郭永怀等科学家的精神风貌,艺术地诠释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攀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