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全力打造“服务型+堡垒型”基层党组织。(摄于2018年9月18日)黄灵燕摄
好来村第一书记给贫困户宣讲政策。通宣摄
如今的立树尔村党支部活动阵地。贾泓摄
乡村旅游季到来,田家沟村的茶园格外忙碌。贾泓摄
立树尔村合作社工作人员在找鸡蛋。贾泓摄
朔北藏族乡麻家庄村药材丰收。通宣摄
时隔3年,再次来到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向化藏族乡立树尔村,还是那熟悉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但乡亲们的脸上却多了脱贫后的骄傲与喜悦;还是那熟悉的党员活动阵地,但墙上却多了很多民生改善的照片,照片上的村民笑得格外灿烂。
5月24日,伴着初夏的和风,手捧新闻图片漫步在大通县的山水间、村落里,望见的是乡村振兴路上飘扬的鲜红党旗,品味的是乡村振兴路上每个村落展现的不同“色彩”,感动的是党建在乡村振兴中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乡村,因为党旗红而变得格外多彩。大通县以“党建引擎”助推乡村振兴,建立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村联点制度,建立专家人才库,集中攻坚帮扶集体经济难点村。同时,实施大通县“156”村集体经济“提档”工程党建项目,理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努力以“党旗红”引领“乡村富”。2020年,该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3万元以上,多彩大通、美丽乡村,未来可期。
山间鸡舍
铺就脱贫致富路
听着潺潺流水流过山间小道,来到立树尔老村所在地,收进眼底的尽是绿水青山的美景。在一片绿意盎然的山坡,乌鸡、蛋鸡像散落在山间的小花点缀其间,咯咯的鸡鸣与伴随着山间的清风格外和谐。
69岁的脱贫户蔡维成身着蓝色工作服从一旁的“宿舍”走出,娴熟地走进鸡舍称出饲料,分别添入3栋鸡舍外的食槽内。随后,他健步走向山坡,将手伸向山间被青草覆盖的一个个“小山洞”。他说:“鸡会在这里面下蛋,而我每天最主要的工作除了给它们喂食,就是在这上百个‘小山洞’里寻找鸡蛋。每天可找到150个到200个不等。”
一旁的驻村工作队成员蔡文旺笑着说:“今年林下养鸡预计收益近10万元,将在年底与其他集体经济收入一同,给村民进行分红。”
随后,在蔡文旺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尕福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搬迁后的立树尔新村。一排排齐整的院落,一院院敞亮的新居,一条条硬化路四通八达,一家家门类齐全的沿街店铺,无不让人眼前一亮。
张尕福说:“立树尔村2010年整村搬迁至此,但是受基础设施薄弱、发展渠道不宽、潜力挖掘不够等因素的制约,前几年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2016年以来,立树尔村以党建引领发展,立足村情实际,进一步整合项目、盘活资金,通过合作社形式发展大苗种植和林下鸡养殖,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到2020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4500余元。”
从2016年6月成立大通春晓种养殖营销专业合作社,到多项集体经济多点开花,奏响乡村振兴的号角,立树尔村不断加强村级党组织阵地建设,借助“三会一课”“115+N”主题党日等载体,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这样,“党旗红”引领立树尔村在绿水青山间走出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实现了“脱胎换骨”。
木屋茶园
打造旅游新业态
逶迤连绵的群山,四季长流的河水,蜿蜒曲折的米色栈道,无论是谁,走进东峡镇田家沟村都会被这里的美景深深吸引。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魏占来笑着说:“我们村三面环山,但过去却是有山山不秀、有水水不清。脱贫攻坚以来,我们首先完成了村子周边20.44公顷的荒山荒坡造林绿化工程,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了条件。”
2018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田家沟村争取项目投入200万元,修建村属茶园木屋14间、木栈道1418平方米并对外承包,每年仅此一项实现村集体收入12万元。
来到魏占来口中的茶园,棕色的木屋外,是“东峡镇旅游党建联盟店”的标识,标识下介绍着这座名为“忠义山庄”的经营范围和“前世今生”,边上还有一个红色的牌子,上面写着“共产党员经营户”几个字。
近年来,东峡镇形成以生态景观、餐饮民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实体经济链。镇党委以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为指导,按照“党建引领、产业发展、诚信经营、共建共赢”的思路推进旅游党建联盟建设,将东峡建设成宜养、宜居、宜游的休闲旅游特色镇。忠义山庄就是在2020年加入党建联盟的。
漫步在山间的木屋与栈道间,魏占来说:“以‘党建+旅游’打造‘大坂驿站·清凉田家沟’乡村旅游品牌。今年我们选择16户村民,以出让宅基地的形式又村集体集中打造特色民宿,该户村民拥有优先经营权,也可以以此入股参与分红。未来的田家沟,将会更加宜居宜游。”
劳务品牌
挖掘集体经济活力
与其他乡村不同,五月的下浪加村稍显冷清。工程机械劳务是这里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而此时正是他们外出务工的黄金时间。
村民李德财家有9台挖掘机,虽然型号不同,但平均每台挖掘机的年收入可达10万元。刚进入五月,他便迫不及待地前往西藏,开始了一年的忙碌。
“下浪加村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有村民尝试运营挖掘机,随后加入其中的人越来越多。近年来,村党支部以‘抓党建聚民心、树品牌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主打挖掘机、装载机租赁,汽车运输和劳务输出,积极打造省级‘朔山挖掘’劳务品牌,打开了从村民独自创业到支部创建品牌推动整村推进的蓬勃发展局面。”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林福说。
在下浪加村,像李德财这样加入“朔山挖掘”品牌的农户达167户,占全村的60%,直接带动周边村输出劳务240余人,全村工程机械劳务收入可达2100万元。如今,一台台外表被漆成黄色的挖掘机正带着村民们致富的梦想,在青海、西藏的各个建设工地上,“挖掘”下浪加村乡村振兴的道路。
借助“朔山挖掘”劳务品牌,下浪加党支部鼓励党员致富能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主动向群众传授务工技巧、机械保养等经验,村民的参与度逐年提升,外出务工收益逐年增加,党支部凝聚力和号召力得到提升。与此同时,村里更是积极联系农商银行给予群众资金帮助,组织村民参加挖掘机展销会,为村民加入“朔山挖掘”劳务品牌“牵线搭桥”。
路过这里整齐有序的农家小院,走在平坦宽阔的乡间公路,虽不见黄色的挖掘机和其他工程机械的身影,却在群众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中,真切地感受到下浪加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迈出的铿锵步伐。(贾泓)
记者感言
在山水间书写最生动的党建篇章
五月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花红柳绿,即将迎来乡村旅游的高峰期。带着满满的期待,在立树尔村我们看到,在党支部的号召引领下,全村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用立树尔村人的话来说叫“脱胎换骨”。而这种变化,不仅在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和村民鼓起的腰包,更在于村民们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和不断提升的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这是立树尔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在绿水青山间、在群众心中写下的最生动的党建篇章。
不止是在立树尔村,而是在大通县的每个村庄,无论是名声在外的边麻沟村、东至沟村,还是默默经营自己的立树尔村、田家沟村,“党建引擎”的带动作用总给人惊喜,带来感动。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各个村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将“抓党建促脱贫”放在首位。从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到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一个又一个村子凝聚起了发展的强大力量。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可以说,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行不行,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果好不好。而大通,就是在打造一个又一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一名又一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后,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充分发挥出来,把广大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思想、行动、力量、智慧凝聚起来,凝聚起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当游人们纷纷来到这里或一览山花烂漫,或在山间木屋来一场悠闲的身心之旅,或仅仅是睡农家炕、品农家饭、感受最纯正的农耕文化,大通每个村庄似乎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魅力,可以满足大家对乡村旅游的所有期待和追求。而这样的魅力源自一个又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智慧,是他们在山水间书写了最生动的新时代基层党建篇章。(贾泓)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