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并报中央编办批复同意,5月25日,青海省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标志着我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迎来了全面推进、阔步发展的新阶段。
青海省乡村振兴局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将为我省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的力量支撑和制度保障,标志着青海“三农”工作重心实现历史性转移。
今年年初,面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农”工作重心迎来历史性转移的重大时刻,党中央决定将扶贫部门重组为乡村振兴部门,既体现了对扶贫部门成绩的认可,又体现了对乡村振兴部门工作的期望。
多年来,省扶贫部门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己任,凝心聚力、集中攻坚,全力以赴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履行牵头职责,全力推动工作落实,尽锐出战,苦干实干,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乡村振兴是继脱贫攻坚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又一项重大任务,省乡村振兴局将在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认真履职、接续奋斗,全力推动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按照省委省政府“1+7+10+N”乡村振兴政策顶层设计,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重要位置,健全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有序推进机构职能调整优化,指导各地做好乡村振兴机构调整工作,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平稳有效衔接。扎实开展乡村建设,组织实施“812”示范工程和10个专项行动计划,协调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持续促进脱贫地区乡村可持续发展。(周建萍)
相关链接
我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11月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全面部署以来,省委省政府精准施策,攻坚克难,我省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为青海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提前一年实现全省4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62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际减贫53.9万人)的攻坚目标……五年来,我省脱贫攻坚突出体现为“两个重大变化、两个全面提升”。
“两个重大变化”,即:农牧区面貌发生重大变化。贫困地区村道路硬化率、客车通达率双双达到100%,大电网覆盖和离网光伏基本满足了贫困群众用电需求,住房和饮水安全问题彻底得到解决,村光纤宽带和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或接近100%,基础设施短板基本补齐。群众思想观念发生重大变化。通过在全国率先开展“精神脱贫”,坚持“管肚子”和“管脑子”并重,贫困群众主动脱贫增收的意识显著增强。
“两个全面提升”,即:基层治理能力全面提升。村集体经济的全面“破零”,有效解决了村两委班子“无钱办事”的难题和困境。通过1.49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上山下乡”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党在农村牧区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
群众生活水平全面提升。贫困群众收入翻了两番多,从2015年的2196元增加到目前的10504元,年均36.8%的增幅前所未有。创造性开展控辍保学,源头上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全省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农牧民群众健康素质大幅提升。
同时,我省还研究制定了“1+8+10”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2+5+N”深度攻坚举措,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四梁八柱”。2016年以来,我省将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的60%以上用于发展特色种养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民族手工业、新能源产业等高原绿色扶贫产业。组建961家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培育扶持345家造林(扶贫)专业合作社,带动8.2万农牧民群众务工增收。
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208个,带动贫困人口1.58万户5.54万人。落实光伏扶贫指标733.6兆瓦,带动7.7万户28.3万贫困人口增收。设置各类扶贫公益性岗位8.13万个,其中4.99万贫困群众从事生态管护工作,占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的34%,年人均最高增收2.16万元。
严格落实生态奖补政策,让贫困群众享受生态保护带来的红利,更加自觉自愿地投入到保护“一江清水向东流”行动中。聚焦15个深度贫困县、129个深度困难乡镇和24.1万深度贫困人口,在到户产业、易地扶贫搬迁等方面实施差异化扶持,深度攻坚涉及的2339个项目全部完成。(周建萍)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