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7月24日,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此次论坛涉及盐湖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未来盐湖高端产业链谋划,“卡脖子”、“断链点”关键技术突破,盐湖产业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等内容。盐湖行业相关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齐聚一堂,研讨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深入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四地建设”重大要求的有力举措。
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情况介绍
演讲嘉宾: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刘小宁
精彩内容摘登:
与世界上其它主要盐湖资源相比,青海盐湖资源具有种类全、储量大、开发利用潜力大的综合优势。青海盐湖资源的高效、可持续、高值化开发利用,对于我国现代农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医药健康产业等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推动盐化工产业供给侧改革,促进青海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青海高度重视盐湖产业的绿色、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制定了“1+4+12”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即构建1个世界级现代盐湖产业体系。完成“组建中国盐湖集团、设立盐湖产业发展基金、成立青海盐湖大学、建设盐湖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重点任务。实施钾盐稳保障促提升工程、锂产品扩规提质工程、镁系新材料创新突破、钠资源高效开发工程、硼资源提取强链、盐湖资源多元提取强链工程、循环经济升级示范工程、建设绿色轻金属合金产业基地工程、“智慧盐湖”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三个一”工程、重大关键技术支撑工程、全方位多层次人才培育12个重大工程。
打造“盐湖+”绿色低碳循环盐湖产业生态,推动盐湖产业与轻金属合金材料、高分子材料、功能材料、新能源以及碳中和战略等紧密协同联动。培育一批产业龙头企业、科技创新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形成资源互补、产业融合、创新引领、人才互动、技术领先的产业集群,全面构建产业规模居前、创新能力领先、绿色低碳循环、国际影响凸显的青海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构建钾资源可持续保障技术体系、加快盐湖多元高端精细产品研发、推进盐湖新能源新材料产品开发、突破卤水稀散元素高效提取技术、探索盐湖与能源领域耦合新技术、建立盐湖生态环境优化技术体系,系统部署开展关键技术突破创新工作。
到2035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现代盐湖产业体系基本建成,资源利用率、产业规模、企业发展、技术水平、绿色低碳、产品品质、国际合作等方面均位居世界前列,并带动省内新材料、新能源等相关产业实现快速提升,盐湖产业产值突破1100亿元,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基本建成。
勇于担当国有企业新使命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
演讲嘉宾: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贠红卫
精彩内容摘登:
2016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时指出:“盐湖是青海最重要的资源,要制定正确的资源战略,加强顶层设计,搞好开发利用。循环利用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全国都应该走这样的路。青海要把这件事情办好,发挥示范作用。青海资源也是全国资源,要有全国一盘棋思想,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搞好开发利用”。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青海盐湖资源开发、为盐湖股份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重大要求,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政治责任,也为我们加快企业创新发展、全面融入国家战略、实现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
盐湖资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资源,也是全国的战略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对青海经济发展、对全国盐化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建设中国锂产业基地是提升我国锂资源保障率,服务国家“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护航者;建设世界级镁产业基地是服务国家“新材料”产业,轻金属的“领头雁”。
5年来,钾产业年产量由2016年的400万吨提升至500万吨,累计生产氯化钾约2500万吨。60多年的技术积累,为“走出钾”建设海外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挥盐湖技术、服务优势,派员赴玻利维亚安装调试装置,短期内帮助乌尤尼盐湖实现钾肥装置达产达标,获得该国政府认可。
锂产业攻克“吸附法从超高镁锂比卤水中提锂”世界性技术难题。年产1万吨碳酸锂装置产量由2016年的3800多吨提升至2020年的13000余吨,近三年稳定连续生产在1.1万吨以上,“1+2万吨新旧项目加强配合”,提前发挥效益,目前碳酸锂日产量达到100吨左右。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战略支撑,优化整合科技资源,紧密与科研机构、知名院校合作,共同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目前企业以盐湖氯化钠为原料,形成工业氯化钠、烧碱、纯碱、农业硝酸钠、熔盐级硝酸钠、美妆、发泡剂、乌洛托品等产品产业链延伸。同时,坚持走绿色循环发展之路,构建以资源综合开发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已形成钾盐、锂盐、镁盐、钠盐、氯碱五大产业集群。建成氯化钾500万吨、碳酸锂1万吨、金属镁10万吨和高纯氢氧化镁13万吨、纯碱120万吨、氯平衡配套产业建成聚氯乙烯125万吨。
我们将推动“资源+资本+技术”的方式,稳定钾、扩大锂、突破镁、开发钠、提取稀散元素,发挥上市公司作用,延长产业链,加强科技创新,实施一批中试项目,把科研中试成效转化为具体产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聚群,全力建设好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
我们将通过全面实施“一核两翼、多点支撑、生态优先”战略,构建以“钾、锂”为根基,“贸易、金融、生态旅游以及其他商业服务”为支撑,各个业务板块相互协调、聚合增值、共同发展,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整体腾飞的业务发展格局。
回望来时路,翘首新征程——盐湖循环经济探索与反思
演讲嘉宾:青海汇信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谢康民
精彩内容摘登:
“察尔汗”盐湖,蒙古语意为“盐的世界”,察尔汗盐湖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是可溶性钾镁盐矿床,湖中蕴藏着丰富的钾、钠、镁、硼、锂、溴等自然资源,是中国最大的钾肥工业生产基地之一,在保障中国钾肥安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察尔汗盐湖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和资源系统,同时受到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由于特殊地理位置和干旱气候的影响,区内植被稀疏,覆盖度低,土壤风蚀,盐渍化严重,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盐湖作为盆地汇水中心,区域内水资源不仅是支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经济资源,更是处于干旱区的生态环境良性维持的重要物质基础。
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我们要当好先行者。企业通过多年摸索锻炼,培养出了一批能胜任化工装置单元操作的万人员工队伍,一支对各类化工装置具备管理能力的团队,建成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基础装置。在改革中,走出了“三部曲”,做到了循环一体化、工厂智能化、治理现代化。
以循环经济模式开发柴达木盐湖资源,是西部经济起飞的一个新亮点。
目前,盐湖已基本建成了钾盐、镁盐、锂盐、钠盐、氯碱等产业集群,通过与光电、风电新能源融合发展镁锂钾产业取得重大突破,在柴达木盆地内打造了一个大的良性循环经济圈。
在改革创新上迈出实质性步伐,也是盐湖人必须做好的功课。把传统盐湖资源开发与新型环保产业有机融合,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先进理念切实融入到盐湖资源开发活动中,构建以盐湖为核心,技术先进、环境友好、影响可控、生态保护与盐湖绿色循环经济发展高度耦合的发展模式,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构建世界级现代盐湖产业体系,全面构建产业规模居前、创新能力领先、绿色低碳循环、国际影响凸显的青海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对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思考
演讲嘉宾: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会长 王孝峰
精彩内容摘登:
盐湖通常多元素共生,综合开发利用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又有利于资源环境保护。国外盐湖,比如死海、大盐湖等的开发都做到了资源综合利用。以色列死海工程公司不断创新开发新的工艺和技术,实现了钾、镁、溴、钠以及太阳能资源的综合利用。南美阿塔卡玛盐湖的资源开发是20世纪90年代世界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的一个典范,做到了综合利用钾、锂、硼资源。
目前世界上由盐湖资源开发出的初级产品有二十多种,主要包括氯化钠、氯化钾、硫酸钾、硼酸、碳酸锂及溴制品。氯化钠是大众化的产品,生产技术相当单一,氯化钾、硫酸钾、硼酸、碳酸锂及溴等产品的提取技术随盐湖卤水组成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青海省的区位优势、对外开放的后发优势正在日益凸显,为青海省盐湖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扶持环境和发展新机遇。
青海省是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支撑点和我国西部腹地的交通枢纽,也是“一带一路”中通往东亚、南亚、中亚的重要窗口省,融入“一带一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使青海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库格铁路开通也为盐湖产业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发展机遇。对外开放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善、通达范围更加广泛、集疏运体系更加健全、市场潜力更加强劲。
青海省发展壮大盐湖产业,应抓住机遇谋划资源开发、国内外市场拓展,通过产能、产品、产业“走出去”,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资源开发、技术创新合作,形成境内外协同发展格局。打造世界级盐湖基地,成为重要的无机盐工业基地。
未来还有望形成世界最具特色或最具竞争力的镁产业链、锂产业链、钾产业链、钠产业链和铬产业链等,真正在相关行业实现绿色低碳、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创新发展模式。
到“十五五”末,青海省盐湖产业将拥有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盐湖资源开发运营、产品生产以及服务的领军企业,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和较高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建成若干家具有盐湖特色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具备全球范围内配置创新资源和开展创新活动的能力,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部分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初步建成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
关于盐湖产业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
演讲嘉宾: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吴志坚
精彩内容摘登:
清洁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盐湖锂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其中,碳酸锂、氢氧化锂的品质由工业级提升为电池级;电池的升级对氯化锂、溴化锂、硫化锂、金属锂、锂合金等提出了需求。其中,锂电池升级情况,电池升级带来的电池材料需求变化,锂电池将逐渐由普通锂离子电池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再向固态电池过渡升级,电池材料也相应发生变化。
能源结构调整为盐湖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特别是,实现两碳目标可能引起的工业过程变化。表现为:三替换——电替换煤和天然气、绿电替换红电、低碳产品代替高碳产品。
盐湖产业与清洁能源产业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清洁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盐湖锂产业的发展,也对盐湖锂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盐湖区是青海资源开发程度最高、工业生产最活跃的区域,研究盐湖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效应、盐湖区与周边地区的生态互馈关系与作用机理,对青海和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
将盐湖产业、新能源产业与特色农业结合,推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将新能源技术与数字农业技术结合,利用荒漠土地,培育和引进高端优质粮食作物、蔬菜、水果、花卉新品种,建设青海现代农业提升示范工程,对示范工程进行经济可行性评估,对通过评估的示范工程项目进行推广。利用新能源技术,提升青海畜牧业发展水平利用新能源技术,建设太阳能牲畜过冬暖棚和冬季青饲料供应示范工程,提高青海牲畜产品品质,提升青海畜牧业发展水平。
与此同时,能源结构调整为盐湖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青海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产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盐湖就是值得挖掘的一个很好的方向。
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与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融合、协调发展,一定会使青海的明天更美好!(宋翠茹 谭梅 宋翠茹 谭梅)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