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以援青干部的身份从首都北京来到青海高原工作,在省林草局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管理局局长张德辉看来,是自己人生道路中值得倍加珍惜的一种缘分,更是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中尽其所能的一次难得的机会。
援青两年多来,张德辉牢牢把握“三个最大”省情定位,着力于国家公园建设工作大局,承担起省林草深化改革中为全国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做示范的重要任务,勇于探索创新,敢于实干担当,积极主动作为,为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把创新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2019年深秋,上任援青岗位仅月余,张德辉就深入三江源腹地,开展基层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这也成为他迅速融入工作的方式。经过前期摸底,张德辉梳理出我省自然保护地存在的管理交叉、多重设立等诸多历史遗留问题。
问题就是工作导向。此后的一年多时间,张德辉多方奔走,积极协调调动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干部群众的集体智慧,坚持创新体制,推动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组建国家公园警察总队、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标准、资源环境综合行政执法等一系列在全国具有首创性的制度、标准和规范。
顶层设计的进一步完善,推动我省在全国率先解决了涉及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机构设置等的关键性问题,有效破解了“九龙治水”局面。
把尽职尽责倾注到平凡事业里
正值盛年的张德辉,刚到青海时意气风发、干劲十足。如今,两年多过去了,他依然干劲十足,但不同于前的是,高寒缺氧引发的血压升高、失眠耳鸣、肠胃溃疡等疾病长期困扰着他,来时的满头黑发也被高原的风霜染白了一半。但这一切,都不曾动摇他的信念和决心。
张德辉有两句口头禅,一句是“千万别把自己当干部”,另一句则是“千万别把自己不当干部”。前一句是用在生活上,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搞特殊化,而后一句则用在工作上,强调自己身为班子带头人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两年来,他秉承这种精神,带领工作人员深入高原,调查全省生态保护状况,分析困难和问题,厘清短板弱项,完成了为自然保护地改革工作奠定基础、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编制《青海省自然保护地条例(征求意见稿)》等工作。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殊不知这些基础工作的背后,是他在三江源头多少次风餐露宿、祁连山下多少个不眠之夜……这些无私奉献的点点滴滴换来的,使我省自然保护地体系框架基本构成、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的系统治理初见成效。
把青海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因诸多原因,全省自然保护地与其内外社区矛盾尖锐,一些问题因堵点多,难度大,时间长而长期没有解决。为了拿下这个“烫手的山芋”,张德辉经常和其他同志一道深入基层,向当地政府和农牧民群众解读政策、了解诉求、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向上级部门反复汇报情况,寻求支持、争取政策。张德辉记得,称多县有一个乡镇位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为了改善当地群众生活环境,需要建一个垃圾处理厂,但由于这个乡镇处在保护区内,政策上不允许建垃圾处理设施。黄南州多处扶贫移民安置点建在了自然保护区内,继续留在保护区内则违反国家法规,如果再次搬迁更将严重影响牧民脱贫。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他深入实地调研发现,这些地方因多年人居生活的影响,已失去自然保护价值,而保护区外倒还有不少地区亟待采取保护措施,应该打破常规对保护区范围予以调整。
就这样,经过张德辉和同事们针对这些问题一个一个地写调研报告,提出整合优化方案并坚持不懈地沟通和协调,全省109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到79处,一揽子解决了自然保护地与城镇建成区、永久基本农田等161个历史遗留问题。
眼下,张德辉的援青服务期剩下不到一年时间了,他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总想着再为青海多做点事情。“省委省政府已经作出了‘率先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新高地’的工作部署,我将再接再厉,创新作为,为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再立新功!”张德辉说。(何 敏)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