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绝对忠诚党的事业
竭诚服务职工群众
3月17日,副省长杨逢春调研全省邮政物流体系建设情况。他先后到省邮政业安全监测中心、西宁市城东区七一路顺丰速运营业点、西宁邮区中心局和海东市万纬物流园区,了解物流体系建设、安全运营监管、企业运营服
3月17日,省委副书记、省长信长星在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安全重要指示和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障好电力供应,服务好能源转型,
3月15日,我省2022年公务员考录报名工作顺利结束,经资格审查和确认缴费环节,全省各级党政机关计划面向社会招录公务员1577人,因未形成有效竞争取消招录计划5人,实际招录公务员1572人。 据
省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指出要聚焦聚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组织振兴是根本和保障,作为组织部门必须保证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把组织活力转化为乡村
3月16日,省政协十二届二十四次常委会议举行,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及省委部署要求,研究贯彻落实意见。 省政协主席公保扎西主持会议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马吉孝、仁青安杰、张黎、
人大是人民的人大,代表是人民的代表,人大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在如火如荼的党史学习教育中,省人大严把质量标准和目标要求,充分发掘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根植人民群众的资源优势,各级党组织重引领
“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描绘农村发展新蓝图,把好政策给了咱们农民,让我们吃了定心丸”“深入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月28日,在乐都区蒲台乡赵家庄村,一幅幅通俗易懂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是锤炼广大党员为民服务本领的“磨刀石”,也是检验广大党员初心使命的“试金石”。“我为群众办实事”,贵在坚持不懈、
编者按:近日,我省举办四期全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全体学员结合实际深入学习研讨,加深了对全会精神丰富内涵与核心要义的理解,并把研讨成果转化为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
近日,记者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获悉,日前,青海电网共享储能电站累计增发新能源电量历史首次突破1亿千瓦时大关。 青海是清洁能源富集之地,发展储能产业是支撑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2019
3月16日记者从青海移动公司获悉,青海首个“5G+智能水电站”示范项目——“5G+智能全覆盖项目”近日建成运营,实现了水电站生产区域、办公区域、调度指挥室5G网络全覆盖,并为后续智慧安全帽无线视频
近日,副省长才让太先后到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和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乐都区调研重点民生水利工程、田间配套项目建设情况,实地督导水利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才让太强调,要全面贯彻
3月14日,副省长刘涛先后深入木里矿区江仓1号、2号井和聚乎更3号、5号井调研种草复绿越冬管护保育情况,察看祁连山国家公园弧山管护站生态综合定位观测研究站筹建工作,并召开生态部门协调推进工作小组现
3月16日,省委副书记吴晓军在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调研中央及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宣讲、春耕春播和乡村建设。他强调,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农村牧区
3月16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第80次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政治局、省委常委会等会议精神。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李杰翔主持并提出要求。于丛乐、马伟
3月16日,省政府党组书记、省长信长星主持召开省政府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按照省委工作要求,研究贯彻落实工作。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
3月15日,为响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今年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把往年在户外举办的大型宣传咨询服务活动,搬进了直播间,让广大消费者通过网络观看、参与消费维权宣传活动。 此次活动,通过青
近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省文化旅游摄影协会承办、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文体旅游局协办的“世界屋脊上的长城——青海明长城主题摄影展”分会场展览活动在大通启动。 此次青海明长城主题摄影分会场展览活动
“如果这些选育成功,实现大面积推广种植,那么人们对胡萝卜的认知就得改变一下喽!不仅可以提高营养价值,还能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做菜、生食、腌制,选择也不再是单一的了……”兴奋地说这话的人叫孔小平,西
记者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2021年全省通过发展劳务品牌,累计带动劳动力转移就业42.3万人次,劳务品牌已成为促进我省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就业部门紧盯各地产业经济发展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