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当我每次走进偌大的厂房,看到一台台机器默然无声,裹着厚厚的灰尘和油垢,只有几盏昏黄灯光勉强维持着空间的轮廓,我就在想啊,这么好的企业难道真的要倒闭了?”眼见公司奄奄一息,员工忧心忡忡,青海银河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原青海鲁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郭茂秋,为企业的未来犯难。
曾几何时,青海鲁丰公司也是一家“工业明星”。然而,前几年因资金链断裂,沉重的债务负担让企业举步维艰,长期处于负重前行的状态,一度面临破产的困境,几乎被压垮在发展的十字路口。
转机出现在一次果断而精准的“外科手术”式改革。通过法院裁定批准,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下称:甘河工业园区)协助引进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妥善化解了数十亿元的债务风险,为企业注入强劲动能,实施市场化、法治化重组,让处于破产清算边缘的企业重获新生。
7月3日,记者第三次再访这家民营企业,生机扑面而来:崭新的高精度铝板带材生产线高速运转,轻薄精细的高端铝产品不断下线。“最近,厂区里都是排队等着装货的车,7月份综合订单量接近1.7万吨,是三年前的3倍以上。”郭茂秋的言语中充满了欣慰。
今年5月30日,经过近2年的破产历程,获得重生的青海鲁丰公司名称变更为青海银河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正式宣告破产重整的结束。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公司便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生产新能源电池壳材料产量达1.2万吨,实现销售额3亿元;今年上半年,主要产品新能源电池壳材料累计产量达5.4万吨,销售额达13.5亿元。
崩析边缘:危机倒逼断腕重生
这是一场持续近三年的攻坚战役!
2023年年初,受制于社保的欠缴及工资的欠发,工厂的很多职工已经开始了自救的艰难谋划。此时才40多岁的郭茂秋,双鬓已染霜色,但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却异常坚定,他深知企业沉疴所在:“资金链断裂、债务负担沉重、产品低端,这是三大硬伤。”在会议室里,他声音低沉而有力:“企业不能关门,要想办法把企业‘救活’。”
若企业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或将引发严重后果。当时,青海鲁丰公司的债务总额却高达四十亿元,涉及债权人逾百户。尤为严峻的是,企业拖欠了几百名职工的工资及社保费用累计达2000万元,各类矛盾持续升级,随时可能爆发更大危机。
越是艰难之时,越显企业的责任担当。“要最大限度保障债权人债务人和企业职工的利益。”这是当时的青海鲁丰公司高层的共识。
然而,重生之路的第一步便荆棘丛生。“银行断贷,信用受损,市场信心不足,企业前景不明,投资者难寻啊。”谈及当时的困境,郭茂秋皱着眉头说。而这一情况在工人中传开,车间里弥漫着焦虑与不安。“当时的企业困难啊,除了医保,其他的保险都停了。我们都害怕破产失业啊。”该公司老职工李师傅告诉记者。
如何破解引资困局,成为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一役。为企业找活路,那段日子,郭茂秋带着他的核心团队全国各地的飞,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们几乎成了航空公司的VIP客户。企业资金链紧绷如弦,数百名员工的生计压在他们肩上。每到一个城市,郭茂秋都要重复同样的动作:整理领带、堆起笑容、展开那份被翻出毛边的项目计划书,向潜在合作方讲述企业的转型蓝图。“设备优势”“市场前景”“共赢模式”……这些词汇在无数间会议室里回荡,换来的却多是委婉的拒绝或苛刻的条件。
契机出现在厦门,在郭茂秋和团队人员的耐心解释与艰难说服后,最终,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愿意以供应链金融的方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至今我仍清晰记得,返程航班上是那几个月来最踏实的一觉。有了资金,意味着企业能重新运转,推进下一阶段计划。”郭茂秋说着,眼角眉梢都染上了笑意。
破局之钥:多方合力打通“血脉”
破产企业重组成功的关键要素在于战略投资人的引入。这类投资人应当兼具三个核心特质:充足的资本储备、领先的技术能力,以及与被重组企业所在行业的深度关联性。
甘河工业园区敏锐捕捉到了这家企业蕴含的价值和潜力。工业园区主要负责人带队入企调研,“培育一个企业不容易,对于具有潜在价值的青海鲁丰,即便生存概率有限,也要全力去‘抢救’。”
为助力青海鲁丰平稳过渡、重焕生机,甘河工业园区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入企服务,坚持问题导向,提供全流程、全方位支持服务。一方面强化政策赋能。聚焦企业重组中的关键堵点,园区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专项辅导,帮助企业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1.4亿元,享受债务重组所得递延纳税等优惠政策,并给予项目申报、资金补贴等方面的支持,切实减轻负担。另一方面,拓宽融资渠道。园区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组织多场专项融资洽谈会,引入银行及金融机构等资源,为企业注入“金融活水”,累计落实各类融资达数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再一方面,保障职工权益。园区联合人社部门及劳务机构制定科学处置方案,保障600余名职工稳定就业,确保企业重组期间大局稳定。
企业破产重组初期,阻力巨大,甘河工业园区相关部门主动担当,化身“贴心保姆”提供全方位、全流程支持:同步优化审批服务,开辟绿色通道,对企业涉及的工商变更、项目审批等事项实行专人负责、跟踪服务,大幅压缩时限,例如,精整车间扩建项目的股权变更审批,经园区协调相关部门以最快速度完成,为企业赢得了宝贵的发展窗口期。
2023年9月,在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其重组申请后,园区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助引进了国丰源集团等具有实力和远见的战略投资者,通过多轮磋商对接,最终促成青海丰源国贸成为重组投资人,园区全程跟进、高效协调,自2024年初发布招募公告,到债权人会议组织、重组计划制定与执行,再到2024年12月法院裁定批准重组计划,形成闭环推进机制。目前,企业已完成股权划转,股东结构进一步优化,新股东包括青海丰源国贸(持股51%),为企业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之火:订单为证的新生之路
市场对新生企业的产品评判总是迅捷而严苛。
当带着全新工艺样品首次叩开一家行业龙头客户的大门时,对方技术总监起初满是疑虑。在对方严密的检测中心,技术总监亲自盯着每一道测试流程。最终报告出来,他仔细翻看,脸上露出惊讶,随即紧握住郭茂秋的手:“真没想到,你们‘破’而后立,真立出了真本事!这个产品,解决了我们长期外购的痛点。”这份沉甸甸的认可,转化为一笔突破性的长期大额订单。
据郭茂秋介绍,公司周边电解铝产能丰富,他们正是抓住了这一地理优势,直接用液态电解铝液生产下游产品。和传统工艺相比,省去了铝锭重熔这一步,不仅有效降低了能耗,还减少了金属损耗和污染排放,生产成本因此显著下降,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
如今,随着青海银河新能源公司的创新产品逐渐获得市场认可,一度冷清的厂区重新热闹起来。高精度铝板带材生产线开足马力,轻薄精细的高端铝材源源不断地下线。装配车间里,工人全神贯注,手上的动作熟练又麻利。厂区内,等着拉货的货车排成了长龙,一片繁忙景象。
财务数据成为新生最有力的注脚:重组后的青海银河新能源公司,短短半年时间,新能源动力电池壳材料产量已达5.4万余吨,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产品成功打入国内一线新能源车企电池供应链,产品供不应求。曾经空旷冷清的厂区,如今需要三班轮转才能满足生产需求。
如今,厂区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办公楼内,“青海银河新能源”的新厂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场破与立的涅槃,并非仅是一个企业的绝地求生。当无数企业在转型的深水区中艰难跋涉时,“青海鲁丰”的跌宕起伏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在市场的寒冬中,唯有依托战略布局、精研高质量产品、锻造核心竞争力,方能铸就最坚韧的铠甲;映照出政府园区“扶上马、送一程”的精准施策,恰是企业爬坡过坎的关键助力。
炉火淬炼新绿,今天的青海银河新能源公司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中共舞涅槃!
(来源:青海日报)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