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有一座特殊的“驿站”:它让剑拔弩张的纠纷消弭于无形,让手足无措的群众找到依靠,更让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至每一个角落。这里便是兴海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一个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矛盾终点站”“暖心服务站”“治理前哨站”的综合平台。如今,它正以规范化建设为笔,以创新实践为墨,在青藏高原的腹地绘就一幅基层治理的生动画卷。
走进综治中心大厅,分流引导台的工作人员正用汉藏双语耐心询问来访群众的诉求。“您是要调解纠纷,还是申请法律援助?这边请,相应窗口就在前面。” 清晰的指引、公开的办事流程公示栏、随时可取的宣传资料,让初来乍到的群众瞬间卸下焦虑。
这样的便捷,源于综治中心对资源的深度整合。它打破部门壁垒,将矛盾纠纷调解、诉讼服务、检察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信访接待等7类功能窗口纳入一体化建设,让群众告别“多头跑、反复找”的困境。今年上半年,这里接待来访事项869件、1738人次,调处矛盾纠纷224件,办理法律援助24件,代写文书121份——数据背后,是“只进一扇门,办结所有事”的承诺落地生根。
“以前家里的草场边界起了纠纷,跑了三个部门还没说清,现在到这儿,很快就有人带着去现场丈量,一周就解决了!”牧民扎西的感慨,道出了群众对“一站式服务”的认可。从金融借款到婚姻家庭,从劳资争议到草原奖补,无论多复杂的诉求,在这里都能找到对应的解决路径。
高效服务的背后,是制度建设的坚实支撑。综治中心墙上悬挂的15项规章制度格外醒目:《窗口派驻人员考核实施细则》明确奖惩,《窗口管理制度》规范服务标准,定人、定岗、定责、定事的机制让每个岗位都有了“说明书”。
人民调解申请书录入。
窗口接单后,综治中心根据诉求类型快速派单至相关部门,全程跟踪办理进度。这种“窗口接单、中心派单、分流办单、跟踪评单”工作模式,全方位服务来访群众,像一条精密的链条,确保每件事都有回音、有着落。
针对牧区矛盾的特殊性,综治中心还构建了“三级联动+多元联调+部门联处”机制:村里调解不了的纠纷,申请乡镇介入;乡镇解决有难度的,提交至县综治中心,融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方式,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多元共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体系,为矛盾纠纷化解提供制度保障。草山地界、劳资、家事、金牌调解室等6个专业性调解功能室的设立,更让“对症下药”有了具体载体。
“格智,这份草山纠纷的调解笔录再核对一下表述,确保双方都看明白。”人民调解员达保正在指导年轻的书记员格智。兴海县综治中心能在平安建设工作中发挥大作用,离不开它优秀的调解队伍。它畅通民间调解力量参与渠道,在12名人民调解员基础上,今年3月,通过“公益性岗位+工作补贴+奖励补助”的模式,选聘4名书写基础好、懂汉藏双语、熟悉各类法律法规的大学毕业生担任专职书记员,为调解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这些年轻人不仅承担案件录入、材料整理等基础工作,更在老调解员的带领下参与纠纷调解。简单纠纷当场调解,复杂案件启动‘专家会诊’,他们跟着学习如何平衡法理与情理。”兴海县综治中心矛调工作负责人索南加说。
见多识广,学到的本事多,如今的格智已经能钻进草场独立处理草山纠纷。
这支“老带新”的队伍,让治理的“温度”得以延续。7月初,群众丁某某送来一面锦旗,上书“无私援助显大爱 倾心为民办实事”。原来,在援助律师李奉青的帮助下,丁某某通过综治中心的调解,成功挽回离婚财产损失20余万元。这样的故事,在综治中心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兴海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综治中心主任张巍说,县级综治中心作为基层治理的核心枢纽,是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也是服务群众的关键窗口。
接待群众来访。潘玲 摄
“今年以来,我县通过高位统筹资源力量、规范设置功能窗口、健全完善机制流程,综治中心工作初步向规范化、法治化运行,矛盾风险在这里及时发现受理、及时研判处置,群众诉求在这里有人接、有人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在矛盾纠纷化解、精准服务群众方面持续发力,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兴海建设、法治兴海建设。”张巍表示。
从草原深处的草山地界纠纷,到城镇社区的家庭矛盾,兴海县综治中心用规范化的机制、多元化的服务、有温度的团队,将平安的种子播撒在群众心间。它不仅是基层治理的“试验田”,更成为民族团结的“黏合剂”,为平安兴海、和谐青海的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在这里,每一次调解都是一次民心的凝聚,每一项服务都是一次治理的精进,都在编织着草原深处的平安密码,书写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壮美诗篇。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