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8月17日15时,青海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搏克(蒙古族摔跤)个人赛在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民族体育馆激战正酣。空气中弥漫着汗水的气息与胶着的战意,一场力与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摔跤盛宴正在上演。
长方形跤垫铺陈于赛场中央,侧裁席调整至主席台一侧,与裁判席并列设置,为选手角力腾出开阔空间。女子组首场较量率先点燃战火——红方曹宇静与蓝方察生花如牝鹿抵角,瞬间缠斗在一起。两人身着镶有金属铆钉的“卓得戈”,盘扎的发髻下眼神坚毅,头颅相抵,腰胯发力,在推搡与旋转中绕着跤垫疾走。她们猛地扑向对方,手臂如铁钳般锁住对手的肩膀与后背,肌肉瞬间绷紧。蹬地、发力、旋转,两人在垫上激烈角力,脚步沉重地碾过地面,发出沙沙声响。她们时而左拧右拧,时而后退前拉,试图破坏对方重心。僵持数分钟后,裁判员一声令下:“15分钟,时间到!现在以谁先将对方推出圈外,谁获胜。”这不仅是力量的较量,更是耐心与策略的比拼。话音未落,两人已如绷紧的弓弦再次发力,牛皮靴底摩擦着塑胶垫,发出刺耳的锐响。
紧接着,黄南州队的贺晶玲与河南县队的铁亚萍登场。两人动作迅猛,勾缠、背顶、抱提,攻势凌厉。贺晶玲一个假动作晃过对手,猛然上步欲抱摔铁亚萍。后者反应迅疾,腿部发力支撑挣脱钳制。双方你来我往,每一次角力都激起铆钉摩擦声,让观众倒吸几口凉气。最终,铁亚萍抓住时机,一记精准侧摔将对手推出圈外白线,赢得满堂喝彩。
当海西州队选手群特加身着威武的搏克服饰登场时,全场气氛达到高潮。他脖颈佩戴着象征荣誉的“将嘎”——五彩绸条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诉说着过往的胜利。他以“德波”入场,步伐矫健,似虎跃龙腾,向主席台和观众致意。他的对手同样不凡,两人先向主席台鞠躬、相互握手后,战斗瞬间打响。群特加凭借丰富的经验,先是用肩部顶撞试探,随即抓住机会,一个迅猛的抱腰顶摔,将对手掀翻在地。膝盖触地的那一刻,胜负已分。群特加并未立即庆祝,而是转身将对手扶起,双方再次握手,群特加向主席台再次深深鞠了一躬。这一刻,胜利的荣光与对对手的敬意在赛场上交相辉映,最终,群特加获搏克男子组一等奖。
“我小学毕业后,在甘肃省酒泉市体育运动学校接受了6年柔道训练,之后在河北省廊坊市琅琊格斗俱乐部学习2年综合格斗,随后回到家乡乌兰县,成为海西州的职业选手。”群特加擦着汗,手指轻抚脖颈戴的红黄蓝绿彩绸“将嘎”项圈:“如今穿着镶铜银铆钉的搏克服,在各族兄弟面前切磋技艺,别提多开心了。”他的经历,正是搏克运动在青海扎根生长的生动注脚。海西州领队巴雅拉格感慨道:“这次看到回族、藏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穿着我们蒙古族的搏克服参赛,跤服银钉闪烁,这画面太壮观了。”
他目光掠过正做“德波”入场的年轻选手。选手裸臂上阵,身上的“卓得戈”盖过脊背,铜银铆钉泛着幽光。“搏克禁止抱腿,头、手、膝三者任意一处沾地即输。”他忽然扬手点向跤场,“瞧红方那‘虎跃’虚晃,蓝方‘鹞子翻身’拆招,腰带缠得像铁链一样。”手指突然转向观众席,“这届11支队伍中,藏族‘北嘎’、回族‘绊跤’、蒙古‘搏克’——看那将嘎!红似火,绿如草,黄若土,蓝像天,这彩绸一飘,咱们青海的草原就活过来了。”
青海民族大学领队赛自华则从教育角度解读了这一现象:“我们的学生不仅练技术,更学原理。运动生理学、体育教学等课程,让他们懂得如何科学训练,保护身体。”他提到上午的绊跤比赛,有学生因高原反应嘴唇发青,仍坚持上场并获胜,这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他动容。
“看到没?海西队又赢了!”观众席上,有不少人举着手机支架,对着赛场实时直播,“我们正在河南县比赛呢!”另一侧,为海南州队选手助威的声音也响亮地传来:“屏幕前的家人们,给咱们选手点个赞呗。”不同民族的面孔在观众席上交织,共同为赛场上的拼搏喝彩,构成一幅生动的民族团结图景。
每一次较量后胜者扶起对手的瞬间,都在延续古老的摔跤礼仪;每一条将嘎上的彩绸,都标记着草原的荣光。赛场上力与智的碰撞,展现着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画面。离场时,一个孩子拽着父亲问:“阿爸,跤服上的钉子硌人不?”父亲按按孩子的肩:“疼,草原上长大的汉子不怕疼。”场边,下一组选手“德波”跳跃的影子并肩映在墙上。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正通过这力与美的古老运动,共同构筑着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来源:青海日报)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