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江源儿女,自江河源头踏歌而来,于祁连山下欣然汇聚,从柴达木盆地热情奔赴,自广袤农牧区豪迈启程……怀揣着对四年一届体育盛会的炽热期盼,一同齐聚这“金色谷地”。
8月20日20时,青海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盛大开幕,一曲民族团结与文体交融的璀璨篇章就此开启。
草原的豪情与摔跤的雄健相映,雪域的坚韧与押加的张力交织,谷地的灵秀与藏棋的智慧相融,骏马的奔放与骑手的骁勇相伴,此时此刻,都汇聚在这片热土之上。
开幕式上,各代表团在主席台前60秒的驻停表演瞬间点燃全场,生动奏响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强音。
西宁代表团身着多彩民族服饰翩然起舞,不同色彩和谐交织,展现出各民族共生共荣的美好画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代表团带来豪迈蒙古舞,传统服饰与雄健舞姿令人仿佛置身辽阔草原;青海大学代表团创新融合藏舞与现代舞,诠释了传统文化在创新中焕发新生;青海师范大学代表团的热巴鼓表演鼓点激昂、衣摆飞旋,将藏族文化底蕴融入每一个动作;压轴登场的东道主黄南代表团献上藏戏瑰宝,精美戏服与精湛表演尽显非遗魅力。
各代表团以多元艺术形式,在60秒内精彩呈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多元包容、生生不息的壮美画卷,让各民族特色文化在此交流互鉴、凝聚成强大的精神力量。
当开幕式的欢腾还回荡在热贡艺术之乡,海拔3700米的泽库草原已迎来历史性时刻。在泽库县草原盛会赛牦牛场地赛场上,青海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历史上首个赛牦牛竞赛项目正蓄势待发。8月的泽库,绿毯般的草场一直铺展到天际,30头精选牦牛昂首挺立,黝黑的毛色在高原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牛角上系着的红绸如跳动的火焰。
这是高原牧人与“高原之舟”的默契之舞,更是游牧文明与现代体育的深情对话。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角毛才让道出深意:“赛牦牛不仅是牧民的传统赛事,更是让青海牦牛产业‘走出去、叫得响、有看点’的重要平台。”比赛前夕,骑手按古老传统为伙伴梳洗装扮,不备鞍鞯,只系红绸,既显矫健粗犷之美,又寓吉祥夺魁之愿。
在检录处,一幕温馨的场景吸引了众人的目光。12岁的河南县少年拉旦多杰紧紧牵着自家牦牛,稚嫩的脸上写满自豪:“这头牛是我家跑得最快的!我要为爸爸加油助威。”质朴的话语里,是这项运动深植民间的生命力。
当裁判员挥起红色旗子,比赛正式开启。6头牦牛如离弦之箭冲出起跑线。这些平日沉稳的高原负重者爆发出惊人能量,蹄声如雷,泥土飞溅。竞赛场充满着高原特有的野性与不可预测性:有牦牛任性摔下骑手独自冲线,有“吃货牛”被肥美牧草吸引拒不前进,更有受惊者试图突围赛道却被骑手以精湛技艺控回——这场人与自然的博弈,恰是高原民族千百年来与天地共生的真实写照。
最终,海西州队的才项公保与他的卷毛牦牛凭借惊人默契拔得头筹。夺冠瞬间,他跃下牛背紧紧拥抱无言战友,黝黑的脸庞紧贴牦牛额际的绸带。不远处,12岁的拉旦多杰正欢跳着抚摸获得季军的家族牦牛:“长大我也要像爸爸一样。”颁奖台上海西州队队旗迎风飞扬,而比奖牌更闪耀的,是牧民眼中对传统的坚守与骄傲。
当泽库县草原的牦牛蹄声渐远,同在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早已被民族体育的热浪点燃。尽管押加与民族式摔跤赛事已圆满收官,但街头猎猎的彩旗、滚动屏的祝福、商铺LED屏的标语仍在诉说那段激情岁月——这里是运动会揭幕战押加项目的举办地,也是民族式摔跤三个跤种:北嘎、绊跤、搏克的竞技舞台。
回溯至8月12日,河南县民族体育馆内国歌嘹亮。来自12支代表队的押加健儿颈套红绸,如象群角力般匍匐发力。海北州代表队狂揽五冠的佳绩背后,是奥运冠军切阳什姐故乡的体育基因,还有基层教练数十年扎根牧区的坚守。“押加比拼的不仅是脖颈力量,更是各族儿女拧成一股绳的精神!”总裁判长范增成感慨道。
紧接着的民族式摔跤盛宴更显多元一体之美。蒙古族搏克手跳着雄鹰舞步登场,镶满铜钉的“卓得戈”熠熠生辉;藏族北嘎选手紧扣对方腰带,以纯粹的腰腹力量演绎高原雄鹰的英姿;回族式绊跤则手脚并用,勾踢缠别间尽显生活智慧。海西州蒙古族选手群特加脖颈的“将嘎”彩绸飞扬,赛后却先扶起对手,并向裁判台深深鞠躬;河南县扎西东智虽未获奖,仍为同乡取得佳绩热泪盈眶:“各族兄弟姐妹为我呐喊,这份情谊可比奖牌重!”
当人群还沉浸在摔跤场力与美的碰撞中,河南县已整装以待23日的压轴大戏——民族马术竞赛。腾格里赛马场早已备好骏马银鞍,只待骑手们策马扬鞭,在青海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再书写蒙古族“男儿三艺”的传奇。
从同仁市开幕的万众欢腾,到泽库牦牛赛的破冰首秀,再到河南摔跤场的多元交融,青海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体育为舟,以文化为桨,在浩荡的时代长河中破浪前行。
这场盛会早已超越竞赛本身,成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广阔平台:它让海西州骑手与河南县少年因赛牦牛共展笑颜,让蒙古族搏克手与回族式绊跤选手在赛后互授技巧,让高校各族学子同场竞技中增强“五个认同”。
当千余名运动员将盛会精神带回雪峰牧场、河湟谷地、城镇乡村,这段以体育之名共筑精神家园的壮美诗篇,必将在江源大地上催开更多绚丽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汇聚起建设现代化新青海的磅礴力量。
(冉志敏执笔;芈峤 王宥力 齐延迪 参与)
(来源:青海日报)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