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9月30日清晨,深秋的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地质公园层林尽染,薄雾尚未散尽,美如油画!青海加西公路JX-1标段如同一条银色腰带在公园内穿行而过。
甘禅口收费站是这条公路的省内第一收费站,车站收费杆上挂满彩旗,今天这条兰州至西宁又一大通道即将通行。许多车辆在收费站外等待这一重要时刻!
“这是一个修在公园里的高速公路,不仅缩短路程,而且风景美。最主要这条路上有目前省内最长公路隧道互助北山特长隧道,就等着开通打卡了。”青A车主张先生说。
互助北山特长隧道是该标段的控制性工程,全长11.15公里,它的修建不仅是对交通工程极限的一次挑战,更是在“地球第三极”上,通过创新创造实现高原天堑变通途的生动实践。从此,曾经近1小时“翻越”变8分钟“穿越”,中国基建改写了出行新格局。
11时许,随着一声指令,加西公路JX-1标段正式通车!
“看!通车了!”人群中有人喊道。互助土族自治县加定镇加塘村村民张占萍举着手机录像,既兴奋又紧张:“小时候我爸开拖拉机去县城,颠颠簸簸要6个小时;后来通了硬化路,时间缩短一半;现在隧道通了,又缩短了一半!”她的话里,藏着一代代北山人对“快一点”的期待。
“这隧道可是啃了五年的‘硬骨头’!”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加西公路项目工程管理部主任李占科站在隧道入口的蓝色牌坊下,手指划过“互助北山特长隧道”八个鎏金大字,语气里满是感慨。
作为西宁至兰州高速公路的“咽喉”工程,项目呈现出复杂特性——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超3000米,空气中氧含量仅为平原的70%,全年平均气温4.8℃,极端低温能飙到零下32℃;隧道横穿北龙山主脉,6公里区段埋深超400米,7条断层破碎带如“拦路虎”挡在前方;更别提隧址落在森林覆盖率超80%的国家公园内,每一寸施工都要绕着树木走、顺着山势来。
自2020年5月开工以来,为解决隧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施工难题,建设者把实验室搬到隧道里。全力克服施工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生态环保要求高等困难,确保隧道顺利贯通,为同类型高寒高海拔特长隧道的开挖积累了宝贵经验。
通车仪式结束后,记者跟车进入隧道。刚一进洞,外界的寒风便被隔绝在外,双车道路面平整得能映出灯光。更让人惊喜的是,隧道顶部的灯光不是单调的白光,行驶途中可以看到蓝色的“星空”和多彩的图案,李占科笑着解释:“这是专门设计的视觉景观,怕司机走长隧道犯困,避免视觉疲劳。”
说话间,黑暗的隧道在车辆通过后,逐渐亮起来,貌似迎宾的队伍。“别担心,这是‘随车照明’系统在工作。”李占科说:“车来灯亮、车走灯暗,既节能又不会让后车刺眼,相当于给隧道装了‘智慧眼’和‘节能心’,全面提升隧道运营智慧化和节能化水平。”
再往深处走,侧壁上一个个门状标识引人注意。李占科指着侧壁的门状标识介绍,“单向隧道内藏着44处人行横洞、18处车行横洞,还有440个消防设施以及18个加宽车道。安全是特长隧道的第一命题。”
行至隧道中段,头顶传来轻微的“呼呼”声,抬头一看,隧道顶部的格栅正往外送着风。“这是1#斜井的通风口。”李占科掏出手机调出图纸,“全长1072米,专门给隧道送新风。用的是‘分段送排+集中排烟’,分三段送排,这在青海是头一次运用,比传统通风方式更加绿色安全。”
驶出隧道时,柏木峡口两侧山坡上染黄的树叶在风中摇曳,与远处的树林连成一片。“为了修这条隧道,我们少砍了35万余棵树。”李占科指着路边的天然林木说,施工时遇到树木就绕线,挖出来的洞渣也没浪费,全用来填路基、修便道,现在隧道口的植被已全部恢复,基本看不出施工的痕迹。
顺着公路再走23公里,便到了从甘肃进入青海的又一新“门户”——巴扎服务区。远远望去,服务区的综合楼像从山林里“长”出来的,木材、石材做外墙,屋顶图案源自祁连山山脉的主峰,仿佛与周围的树林融为一体。
“不光好看,还‘生态’!”李占科指着屋顶和停车场顶棚的光伏板,“2.5兆瓦的装机容量,一年能发282万度绿电,不仅能满足服务区用电,剩下的还能补给隧道的通风照明,一年能减碳1881吨,妥妥的‘零碳服务区’!”
漫步巴扎服务区,听着潺潺流水、闻着花香,拿出手机和各式独具青海特色的装饰景观打卡留影,这个公园里的服务区给了记者不一样的体验感。值得一提的是,服务区大装机零碳运行的模式正是青海清洁能源产业优势与“三个最大”省情定位的映射。
秋风掠过山林,站在远处回望,这座穿越青藏高原上的超级工程,正如同一条巨龙,不仅缩短了空间距离,更承载着高原儿女的绿色发展希望,向着更辽阔的远方延伸……
(来源:青海日报)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