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9月26日,在天安门广场,玛多县学生齐唱国歌,观看升国旗仪式。
清晨的天安门广场,凉风微拂。9月26日,16名来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的藏族少年,整齐地站在天安门广场上,目光一致望向天安门城楼。他们中不少人是第一次走出高原。“以前只在课本上见过天安门,今天真的站在这儿,心跳得好快!”一名少年轻声说。
国歌奏响,五星红旗缓缓升起。那一刻,孩子们仰起头,眼睛一眨不眨,瞳孔里映着飘扬的红色,亮得像草原夜空中的星星。
这是“岗坚梅朵·童心向党”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在北京开展的第三个年头(“岗坚梅朵”在藏语中意为“雪域儿童”)。玛多县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对口支援和定点帮扶县,9月22日至28日,这群来自玛多的少年,在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和玛多县人民政府的共同组织下,开启了一场以“新时代新征程”为主题的沉浸式研学之旅。
研学途中,少年们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安静地聆听讲解;他们在圆明园遗址驻足,神情凝重;他们攀登八达岭长城,尽管气喘吁吁,却没人说放弃。来自玛多县民族中学八年级的才让,在爬到长城最高处时,望着远山感慨:“爬长城就像走人生路,坚持下来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孩子们出来一趟,变化真的很大。”玛多县教育局工作人员陈永娴作为跟队人员全程陪伴。她观察到,从一开始的拘谨、不敢开口,到后来孩子们主动向讲解员提问,甚至在景点前主动分享感受。“国家电网搭的这座桥,不仅让孩子们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更在他们心里悄悄种下了‘向往’的种子——向往知识,向往远方,向往成为更好的人。”说到这儿,她的声音有些哽咽。
9月28日,孩子们走进数字电力科创中心和国网北京电科院。在发电流程模型前,他们指着模型里的风车和光伏板不停发问:“这就是电的产生和运输过程吗?”“那我们玛多的太阳能,也能变成这样的电吗?”……
当工作人员演示电力AI巡检系统时,屏幕上的无人机沿着电线自主飞行,实时传回数据,14岁的岗拉瞪大了眼睛,惊讶地问:“原来电力工人叔叔不用爬那么高的电线杆了,AI好厉害!”工作人员笑着回应:“这就是科技的力量。未来还会有更多新技术,守护大家的光明。”
玛多县民族中学副校长李春一路随行,对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教育帮扶感触很深。他回忆,自2011年国家电网定点帮扶玛多县以来,学校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以前冬天上课,孩子们得裹着厚厚的藏袍。现在教室实现了清洁供暖,今年还要安装供氧设备,孩子们再不会挨冻缺氧。”
9月28日,玛多县学生在国网北京电科院国网级实验室参观通州牛堡屯充电设施自动检验检测流水线模型。国网果洛供电公司供图
而连续三年开展的“岗坚梅朵·童心向党”研学活动,则真正点亮了孩子们眼中的光。玛多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齐飞说:“我们组织研学的目的就是让玛多县的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为孩子们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
这份“光”,源自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自2011年定点帮扶玛多县以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通过光伏帮扶、清洁取暖、产业振兴、教育帮扶等多种方式,在玛多县累计捐赠资金及实物资产3.18亿元,实施帮扶项目96个,为玛多县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在教育领域,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已累计投入3372.8万元,从改善办学条件到提升教学质量,从搭建“第三课堂”到组织赴京研学,一点一滴为玛多教育“添砖加瓦”。2013年启动的“岗坚梅朵守护团”文明实践项目,围绕安全用电、体育健身、兴趣培养等内容,为10余所学校搭建“第三课堂”;2023年至2025年,连续3年开展的“岗坚梅朵·童心向党”研学活动,已让近百名玛多少年走进北京。
“今年,我们还将为玛多县民族中学建设1座750平方米的供氧站,安装3组医用制氧设备,为1388名学生解决缺氧问题。”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营销部农电处处长王浩说。
“北京的天很蓝,和玛多的一样;北京的灯很亮,以后我也要为玛多点亮更多的灯。”活动尾声,才让在研学手册最后一页认真写下这句话。
带着北京的回忆与心中的梦想,这群雪域少年即将回到高原。那些在旅程中悄悄种下的种子——对祖国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向往,终将在草原深处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而国家电网搭建的这座“光明之桥”,还将继续延伸,托起更多“岗坚梅朵”的梦想,让他们如石榴花般,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
(来源:青海日报)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