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午后的阳光照进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镇赛什托村的一户藏式庭院,暖融融地洒在主人昂什多的脊背上,他手捧着洁白的哈达,迎接我们的到来。走进二楼的工坊,空气中弥漫着皮革和羊毛混合的独特气味,那是时光沉淀下来的味道。
昂什多手指粗壮,关节因长年劳作略显变形,但捻着细小的针线时,却稳得像山上的磐石。针脚细密匀称,沿着靴筒上的传统花纹字符纹蜿蜒前行,一针一线,仿佛在缝缀着一段流动的岁月。
这双手,曾经属于他的阿妈。昂什多记得几十年前,也是在这样的光景里,阿妈俄赛措盘腿坐在羊皮垫子上,沉默得像一座山。那时,少年的他,最迷恋的不是飞驰的骏马,而是阿妈做靴子时那有节奏的敲打声和皮革的沙沙声。阿妈话极少,手艺就是她的语言。她会用温热的牛骨打磨皮子,让它泛出柔润的光泽;她会把羊毛线编成“十”字结,那是牧人祈福的印记,寓意着脚下的每一步都踏踏实实。
“孩子,你看。”阿妈曾拉过他的小手,抚摸着刚刚纳好的靴底,“这千层底,一层皮,一层心意。穿这靴子的人,翻山越岭,我们的祝福就跟到山岭。”那一刻,昂什多明白了,这不止是一双靴子,这是献给大地的虔诚。
而关于藏靴这门手艺的源头,昂什多的记忆里则是一幅更模糊也更温暖的画面——他的外祖父,那位在草原里被尊称为“勒合代”(藏语意为巧手)的阳本老人。外祖父的时代,拉加藏靴是这片高原上生活的必需品,更是身份与荣耀的象征。一双做工精湛的藏靴,是嫁妆里最厚重的部分,是赛马会上勇士英姿的衬托。外祖父的指尖,仿佛流淌着阿尼玛卿雪山的灵气,他能把一朵“八瓣莲花”绣得仿佛刚刚从清晨的露水中绽放。那些古老的图样,太阳、月亮、火焰纹,经由他的手,便有了生命,守护着它的主人抵御风寒,也抵御心灵的荒芜。
时代终究是变了。昂什多接过这门手艺的几十年里,他眼看着脚下的世界天翻地覆。柏油路通到了家门口,摩托车、汽车取代了出行的马匹。商店里,款式新颖、价格低廉的工业制鞋琳琅满目。来找他订做传统藏靴的人,一年比一年少。曾经不熄的灯火,渐渐变得孤寂。他也曾彷徨过,对着满墙的工具问自己:这条路,还要不要走下去?
转机像是高原的云朵,悄然飘来。2008年,玛沁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找到他,拟将他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后来,又有些陌生、年轻的面孔,背着相机,带着好奇的目光走进他的庭院。他们不再问“这靴子耐不耐穿?”而是惊叹于“这花纹有什么故事?”“这工艺有多少年了?”
最让昂什多内心触动的,是他的儿子才让三智。这个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一度觉得藏靴“土气”的年轻人,工作之余回来,竟然主动坐到他身边,拿起一块皮料,笨拙地学着下针。儿子没有说话,但他专注的神情,和当年阿妈俄赛措一模一样。那一刻,昂什多被打动了。他仿佛看到,那条险些断流的溪水,在更远的山下,又找到了新的泉眼。
如今,昂什多在玛沁县拉加镇中心学校义务教授藏靴传统手工技艺,他开始教学生尝试缝制一些小巧的靴型挂件。他说:“山外的风吹进来了,我们不能只关上窗。得让我们的老手艺,走进娃娃们的世界,让他们有所了解,让他们记住一个民族的过往。”
我们跟随昂什多的脚步,来到拉加镇中心学校,看见孩子制作的靴型挂件,一排排放置在桌子上,挺拔而有力,黑色的皮面映着晚霞,彩色的绣线如同彩虹。它们沉默着,却仿佛在诉说。诉说着祖辈的智慧,诉说着父辈的坚守,也预示着一个也许不那么辉煌,但必定会延续下去的未来。
这不再是一双为了御寒的靴子,它是一个民族脚底的记忆,是四代人用生命时光纺出的线,编织出走向明天的信物。
(图片摄影:张多钧 潘昊 才贡加 杨红霞 桑杰加 张富昭)
(来源:青海日报)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