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多亏了桥头镇‘兰梅工作室’的骑士课堂,专门教我们急救常识,再遇到老人突然晕倒、路人意外磕碰,就能帮上忙了。”9月25日,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骑手小李感慨道。
今年以来,“兰梅工作室”吸纳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巧用外卖骑手等“车轮上的力量”,补充基层网格员队伍短板。而这正是大通县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落实基层减负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大通县紧扣中央、省市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决策部署,以“认识提质、方法重塑、创新突破”为抓手,通过“八看八查”自查自纠、“五个一批”专项攻坚行动、精神文化赋能等务实举措,让基层干部跳出“文山会海”,把更多精力投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走出减负增效、干群双赢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以前填表报数耗费不少精力,现在报表少了、会议减了,终于能沉下心为群众办事。”城关镇李家磨村党支部书记那世明的感慨,道出不少基层干部的心声。这一变化,源于大通县创新的“八看八查”工作法。
大通县紧扣《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将形式主义问题细化为“看文件会议是否精简”“看督查考核是否规范”等8个维度,16项具体内容,让各乡镇、村社自查有方向、整改有目标。
李家磨村借此腾出精力,打造“1496”矛盾调处红色驿站,聘请专业法律顾问、培育“法律明白人”和“学法用法示范户”,构建“家门口”法律服务网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在此基础上,大通县推出“五个一批”专项行动:自查自纠一批顽瘴痼疾、汇编剖析一批典型案例、紧盯不放一批整改事项、严肃通报一批突出问题、优化完善一批工作流程,推动减负从“减数量”向“改机制”深化。
桥头镇“兰梅工作室”正是这一行动的亮眼成果。工作室整合“未诉先办”“镇长接办”“联动督办”等五大功能,建立“红黄绿”三级诉求办理机制:红色诉求1小时内响应,黄色诉求3个工作日内办结,绿色诉求半小时内现场化解反馈。该机制自运行以来,已化解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民生问题122件,群众满意度达100%,实现了从“多扇门跑断腿”到“一扇门解千结”的转变。
“组织还惦记我们的健康,去年安排我去省外疗养,干劲更足了!”逊让乡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乔精渊的话,彰显了大通县减负工作的温度。大通县坚持“减负不减责”,通过思想引导、机制保障、关怀激励,让基层干部既“轻装上阵”又“安心干事”。
为破除“以减量论成效”的误区,大通县多次开展减负业务培训,引导干部树立“解决问题才是真减负”的理念。创新“一月一主题”暗访督查机制,围绕精文简会、督查考核等重点每月督查,推动全县各类文件、县委县政府会议同比分别压缩16%、7%,让减负成效落地见效。
此外,大通县出台《关心关爱干部身心健康十项措施》,实施“三必访”制度:干部生病住院、家庭困难、重大变故必访。每年组织15名优秀乡镇公务员到省外疗养,县医院开通乡镇干部保健专属通道。
针对干部带薪休假难,采取“个人申请+领导审批+统筹安排”模式,确保全年休假率超95%。今年,为139名在信访维稳、乡村振兴等一线优秀干部晋升职级,其中乡镇干部58人,占比41.73%,鲜明传递“实干者得实惠”导向。
“红歌一唱,浑身是劲!工作效率都高了。”县公安局民警魏银芬说。今年7月,大通县举办“红歌嘹亮心向党,建功立业新征程”合唱大赛,49支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代表队参赛,县公安局代表队获二等奖。比赛丰富了干部职工的精神生活,凝聚了干事合力。
县公安局民警辅警将热情转化为工作动力,创新构建“防控+服务”双轮体系,推动警力下沉、警务前移,深入社区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消除安全隐患、强化安全防范宣传、暖心服务群众,已为群众办实事65件,获锦旗32面。这种精神赋能,成为大通县基层减负的持久动力。
如今的大通县,基层干部卸下“案牍负担”,走进田间地头、社区院落,矛盾纠纷快速化解,群众诉求从“慢处理”变为“马上办”。
(来源:青海日报)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