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近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湿地水鸟同步调查技术规范》《小微湿地修复技术规范》两项地方标准发布,为我省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了科学统一的技术遵循,标志着我省湿地管理精细化、标准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作为湿地资源大省,我省湿地面积达712.88万公顷,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12.64%,居全国前列,其生态地位特殊且重要,是维护“中华水塔”功能、筑牢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核心载体。此次两项标准由省林草局湿地管理处、省湿地保护中心联合青海大学等单位共同制定,立足高原湿地生态特征,历经多轮调研、论证与完善,最终形成贴合我省实际的技术规范体系。
《湿地水鸟同步调查技术规范》明确了调查原则、方案编制、数据管理等核心内容,建立全周期监测体系,规定春季(3—5月)、秋季(9—11月)迁徙期每月至少开展1次调查,繁殖期(5—8月)开展2次调查,越冬期开展1次调查。标准推荐采用直接计数法、分区直数法等科学调查方式,重点覆盖国家公园、珍稀水鸟栖息地等关键区域。该标准的实施将有效提升水鸟资源动态监测的准确性,为黑颈鹤等珍稀鸟类保护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小微湿地修复技术规范》则聚焦面积600平方米至80000平方米的退化小微湿地修复,与此前发布的《小微湿地认定规范》形成互补,共同完善小微湿地管理体系。标准确立“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突出功能”的核心原则,明确形态修复、基质设计、岸带建设、植物选配等关键程序,并针对不同目标细化技术要求,为高原小微湿地生态功能恢复提供了可操作的技术路径。
两项地方标准的发布,是我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强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重要举措,更是衔接《青海省湿地保护规划(2024—2030年)》的具体实践。下一步,我省将继续推动各项湿地保护标准生根落地,以标准化管理助力中华水塔生态安全,持续巩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来源:西宁晚报)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