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10月15日7时,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室外温度跌至0℃。“唰—唰—”环卫工人张世海握着扫帚,清扫着地面上的落叶,橙色工装与落叶相映,让远处扫净的灰色街道更显冷清。
从凌晨四点半清扫到七点,张世海暂时收工,记者跟随走进他的家——共和花园。
推门瞬间,暖意裹着老张妻子马统桂的热情涌来,将寒气隔在门外。张世海一层层脱下手套、马甲、外套、大棉衣。“今天正好全城开始供暖,以前住在平房里,冬天太冷,总感冒。”他语气从抱怨转为欣慰,“今年不一样了,我们住进了崭新明亮的安置房,屋子里很暖和,多亏了党和政府!”妻子马统桂在旁连连点头。
这份温暖,源自2024年共和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民生投入——1.0737亿元,改造恰卜恰镇30.55公里老旧供热管网,升级7座换热站。
临近中午,寒风渐起,记者走进海南州四方热力有限公司。院内施工车穿梭扬尘,换热站里却亮堂整洁,崭新的换热机组静静运转,空气里满是城市的暖意。高级工程师高永贵捧着图纸和施工方核对:“换热站没问题,就等附属设施收尾。”他指着机组解释,这7座换热站是供暖系统的“心脏”,不仅把天然气供热改成更环保的地源热泵,还配套了智能操作系统,“既减轻人工负担,又降低运维成本,镇上的住户都能住得温暖!”

民生温度,不只于冬日供暖,更体现在安居保障的实处。为破解城市低收入困难家庭住房难题,共和县在滨河东路片区、县医院家属院、二毛家属院等重点区域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这些项目摒弃了外迁安置的模式,选择在原址动工,不仅能保留居民熟悉的生活环境,还能改善住房质量。”共和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住建科干事董天帮介绍。如今,共和县不少曾住危房的低收入家庭,已逐步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家,彻底告别“漏风漏雨”的日子,住房条件实现质的飞跃。
午后天气转晴,青海湖北大街水井巷的粮油七个单元小区里,项目负责人马继元裹着件早已被泥灰染得灰蒙蒙的黑色外套,正反复叮嘱工人:“地面再压实些!冬天冻融容易裂!”这里是今年共和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重点改造的“三无”小区,此前130多米长、9米宽的主干道满是裂缝,坑洼难行,居民常说“推婴儿车要绕路,老人怕摔跤,停车能陷进去”。
“我们不搞‘单向施工’,提前询问居民意见,路基厚度、水泥质量,都让大家盯着。”马继元指着一旁清理石子的扎科,“这位大哥天天来帮忙。”59岁的扎科抹了把汗,激动地竖起大拇指:“这辈子就打算在这儿养老了!我们提的要求施工方都听,活儿做得这么细,我们帮点小忙是应该的。”据了解,项目自9月15日开工以来,已有8位业主主动来帮忙。
共和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保障性住房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乔周当看着这一幕,感慨:“今年‘三无’小区改造就100万资金,每一分都得用在刀刃上,哪怕几万块,也要花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在全县“三无”小区专项治理中,这样“精准投、务实改”的思路,正通过一套闭环机制落地——构建“社区申报、镇政府审核、住建局实施”的工作模式,严格遵循“尽早介入、尽快落实、尽力解决”要求,瞄准群众急难愁盼。自治理启动以来,已完成5个社区12个点位的施工改造,从安全保障到出行便利,从饮水保障到环境整治,一个个群众关切的民生问题被逐个破解。
城东社区的居民,最近也卸下了一块“心病”。社区入口主干道旁,曾有处常年堆垃圾的土坡,恶臭扑鼻。“每周都组织干部群众清理,住户苦不堪言,可让大家出钱整治,负担又太重。”社区党支部书记东周措翻出照片,画面里垃圾溢到路面,连摩托车都难通行。
恰卜恰镇住建干事多杰加说:“这是我们排查时发现的,总预算不到6万——清垃圾、铺水泥,小投入换大舒心。”如今土坡变得干净开阔,住户周拉加站在上面畅想:“要是再装些健身器材,既能下棋锻炼,又能看楼下街道风景,就更好了!”
从老张家里“暖气达标”的安心,到粮油小区“一起修路”的热闹,再到城东社区“道路畅通”的舒心,这一天的行程里,共和县民生发展的答案格外清晰: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心头的“大事”,每一份实干,都能化作百姓脸上真切的笑容。
(来源:青海日报)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