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11月9日,青海省体育代表团在入场仪式上。当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焰火如星河倾泻,会场内山呼海啸。当那一抹熟悉的青蓝出现在通道尽头时,可容纳几万人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沸腾了。“青海!青海!”的声音在观众席上此起彼伏,这声音是全国人民对青海的喜爱、认可,也是人们对绿水青山、生态优先的赞许,与今日之青海的自信开放遥相呼应。
走在队伍最前方的旗手,是青海自主培养的射击新星刘延昌。这位出生于2004年的小将已经是全国青少年射击锦标赛男子10米气手枪冠军,并在本届全运会上助力青海射击队拿到男子10米气手枪团体第七名。他高举的青海省体育代表团团旗,不同于更多省份团旗的红色,而是清新、靓丽的蓝色,格外醒目。那片深邃的青蓝在绚烂的灯光中摇动,如青海湖的波光,如三江源的天幕,如昆仑山巅的色泽。
“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青海省体育代表团。山宗水源,大美青海。76名运动员参加12个大项、44个小项的比赛,展现维护生态安全重大使命的青海各族儿女新时代精神风貌。”76名运动员,和山东、江苏、广东等体育大省派出的千人参赛队伍或许没有可比性,但较上届全运会,十五运会上,青海进入决赛的人数、小项均有提升。
想要超过对手,就先超越自己。在青海省体育代表团昂扬的精神面貌中,人们看到的是青海体育改革的决心。上届全运会结束后,青海认真分析备战参赛情况,制定《青海省竞技体育新周期项目布局调整方案(2022—2025年)》,按照“优势项目集团发力、潜优势项目多点开花、传统项目重点突破”的原则,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项目布局及架构,推动新周期科学选材、队伍建设、训练参赛、团队保障等工作,确保精准备战、重点参赛,不断提升青海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为省争光能力。
经过布局调整,青海竞技体育项目取得了新的突破。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上,切阳什姐获得杭州亚运会混合35公里竞走团体金牌,递补获得伦敦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金牌,程凯获得跆拳道项目58级铜牌;在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上,青海共获得1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9个四至八名的成绩。改革,让青海体育的根系伸向更广阔领域。
那抹青蓝让人们看到了青海打造生态体育的积极步履。青海不断深化融合理念,推动体育与文旅、农牧等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激活体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国内外重大赛事、活动等为抓手,展示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生动实践、丰硕成果。
阿尼玛卿极限挑战赛是全国首个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生态共生越野跑赛事,玉树漂流世界杯为玉树向世界展示三江源独特的自然风貌和悠久的民族文化搭建了平台,环青赛让世界各国车手共享绿色低碳发展成果……青海,正在打造人与自然深度对话的体育平台。
更深刻的变化发生在群众体育领域。傍晚的西宁北川河湿地公园,滑轮爱好者们在飞驰,不远处是踢足球的少年和练太极的老人。这个曾经萧条冷清的地方,如今已成为全民健身的热土。
在青海,体育已成为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有效途径,新建的足球场、健身步道、体育场、体育公园,让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广大农牧区,传统的“射箭季”如今变成了全民健身节日,广场舞大赛让不同民族的妇女们有了展示舞台。这些看似平常的场景,背后是青海群众体育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
此外,体育产业的连年提升,冰雪产业的异军突起等等,最终都体现在青海体育代表团实力的提升上。除了传统优势项目,青海在十五运会周期,不断尝试在新项目上培育出奖牌点。更可贵的是人才梯队的完善,“冰壶项目进校园”“射箭项目进校园”等举措,让青海体育与教育并举,一体化推进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机制体制不断完善。
如今,青海省体育职业技术学校、海北藏族自治州业余体校被评为全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青海组建了省足球、篮球青训中心和市州分中心;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足球、海南藏族自治州棒球、西宁市冰上项目等青少年运动发展特色鲜明。青海,正在不断克服高海拔训练的难题,破解人才外流的困局,真正找到属于青海的体育发展路径,让青海不再只是体育的“高原”,更要成为体育的“高地”。
再看青海省体育代表团的那抹青蓝,记者突然想起一位教练说过的话:“高原人最懂得坚持的意义。我们可能走得慢,但每一步都踏在坚实的土地上。”的确,今夜,青海的这抹青蓝格外动人。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赛场上,这抹青蓝必将写下更多属于青海的传奇。
(来源:青海日报)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