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贵德县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治理。
昔日的青海湖沙岛现如今已是满目翠绿。
治理后的海北州水生态金银湖。(魏雅琪 王伟才 摄)
湟水河畔,水清岸绿河畅的景观令人心旷神怡;三江源头,蓝天之下绿野之上野生动物悠闲觅食;祁连山深处,苍翠的树木郁郁葱葱遮天蔽日;青海湖畔,呈现着鸥鸟翔集、鱼翔浅底的和谐美景……这是青海,绿水青山、河清湖晏已成为鲜明标识,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十三五”以来,全省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从305天增加到354天,长江、黄河、澜沧江干流出省断面保持在Ⅱ类以上,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近年来,青海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围绕“蓝天、碧水、净土”目标任务,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并顺利实现阶段性目标,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潺潺清水向东流
波光潋滟的扎陵湖展示大河源头之美景,长江、黄河、澜沧江从这里出发。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打好碧水保卫战”,坚持保护治理并重,持续推进水生态保护与污染治理。2020年,全省19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长江、黄河干流、澜沧江及西北内陆诸河水质优良率均为100%。
坚持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有序推进碧水保卫战各项工作,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垃圾清理、生态修复等措施综合治理,在全国率先完成地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初步实现“长治久清”。扎实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列入国家调度的76个集中式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整改。
持续攻坚湟水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实施了南川河、北川河、塘川河等35个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系统工程,湟水河出省断面IV类水质达标率为100%、III类水质占比超50%,“还青海人民一条清澈母亲河”的目标基本实现。
同时,落实中央环保专项资金,安排实施一批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和规范化建设等项目,在三江源地区实施重点乡镇、游牧民定居点等生活型污染防治、水源涵养功能维护、面源污染控制等水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治理项目工程。三江源源区水源涵养功能得到提升、水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趋势得到控制,各流域水质持续稳定在优良水平。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19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优良,优良比例较考核基准年(2014年)提高15.8个百分点,高出国家目标10.5个百分点,湟水流域出省断面III类水质占比不断提升,长江、黄河干流、澜沧江出省水质始终保持优良,确保了“一江清水向东流”。
沁人心脾一抹蓝
2020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较2015年提高13.5个百分点,PM_2.5浓度较2015年下降28个百分点……
近年来,我省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认真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全省两市六州政府所在地城镇为重点,以颗粒物和氮氧化物协同控制为主线,全方位落实“抑尘、减煤、控车、治企、增绿”措施,纵深推进大气污染防治。2020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7.2%。
紧盯重点区域加强扬尘综合整治,紧盯建筑和道路施工扬尘综合整治,通过多种方式督促施工企业全面落实建筑施工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密闭运输“六个百分百”控尘措施。西宁市在全省率先推行建筑工地“十个百分百”扬尘防控措施,建成100套智慧化建筑工地监测监管系统。
统筹“油车路”协同治理,积极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西宁、海东两市建成投运机动车遥感监测和冒黑烟车辆抓拍系统,积极推进老旧车淘汰,“十三五”我省累计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3.3万辆。
突出抓好城市周边“散乱污”企业分类整治和工业炉窑深度治理,充分利用污染源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设施,组织开展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重点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对无组织排放、污染物排放不能稳定达标或接近标准限值的企业提出限期治理计划,明确治理目标和责任单位,我省累计整治“散乱污”企业940余家。
扎实推进煤烟型污染治理,“十三五”时期,我省累计淘汰燃煤小锅炉3000余蒸吨,现役262万千瓦时燃煤火电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
重峦叠翠景色美
对于青海来说,蓝天、碧水、净土是密不可分的生态组合,更是人们对优美生态环境的美好期待。近年来,得益于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深入开展,青海蓝、草原绿、河湖清已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幸福,当一望无垠的碧绿草原与重峦叠翠的连绵山峰相映衬,青海的颜值越来越高。
近年来,我省认真组织实施“土十条”和我省方案确定的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净土保卫战取得积极进展,西宁市“无废城市”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
强化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超额完成重点行业重金属排放量削减目标,实行全口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清单管理,新、改、扩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全部执行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等量替换要求,淘汰关停铅冶炼和小规模、工艺落后的湿法炼锌生产线。整治涉镉等重金属污染源10个,推动实施付家寨区域铬污染地下水风险防控工程等项目,完成了西宁市七一路延长段铬污染场地修复治理、原湟中鑫飞化工厂和西宁小峡民小公路铬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等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
同时,加快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并启动试点工作,建成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格尔木昆仑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及社会源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设施建设处置能力达到每年190万吨。同时,围绕全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投资整治村庄和游牧民定居点达4515个,实现省域全覆盖。
以必须打赢打好的坚定决心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改善成果无不惠及发展的方方面面。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青海湖水域面积逐年扩大,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4%,青海湖裸鲤、藏羚羊、普氏原羚种群数量持续恢复,让今天的青海处处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景。(宋明慧)
呵护好高原的蓝天碧水净土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水碧天蓝、岸绿景美、鱼翔浅底、鸥鸟翔集的生态美景在青海大地上随处可见,曾经令人们叫苦不堪的湟水河成为众多水鸟的栖息和聚集地,这是我省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显著成果。
近年来,青海围绕“蓝天、碧水、净土”,坚持保护治理并重,因地制宜协同推进治气治水治土,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实现了质的提升,人们源于优美生态环境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众所周知,青海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必须履行好党中央乃至全国人民赋予青海的生态责任。青海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益”的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定不移守护好“中华水塔”。
坚持系统观念,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拓展广度、延展深度,按照“源头治理、水陆统筹、分区管控”原则,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持续抓好工业源、生活源、农业源污染防治,强化山水林田湖草冰沙等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重点区域协同治理和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形成源头治理、过程治理和末端治理闭环。
紧盯问题、时间、区域等,进一步健全完善重点区域大气环境网格化监测监管体系,强化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推进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因地制宜推进清洁替代,提升精细化管控水平。
深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成果应用,加强土壤环境重点企业管理,加快实施土壤污染防治重点项目,接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青海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宋明慧)
大河之源美丽河湖入画来
心怀敬畏,前行的脚步终于踏上海拔4610米的黄河源头,这也是被誉为“千湖之县”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黄河源头,目之所及的不仅是碧波荡漾的扎陵湖和鄂陵湖,还有那湛蓝苍穹之下,成群奔跑或悠闲觅食的藏野驴,一幅浑然天成的高原生态画卷跃然眼前。
如今的玛多县,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努力中,“千湖之县”美景再度归来,全县境内有大小湖泊共计5849个,其中已列入国家《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13-2020年)》中的天然湖泊有9个。
玛多县,是三江源腹地水草丰美的地方,这里曾因过度开发而变得满目疮痍,人们切身尝过湖泊干涸、草场退化、风沙四起的苦果。所以,今天的玛多人更加珍惜生态文明建设缔结的硕果,尽心尽力守护着大河源头的湖泊湿地、草木生灵。
如何守护好大河源头的美丽河湖,玛多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言兵说,河湖水资源储备量的逐年增多,依靠的是保护者们在一步步探索和实践中得出的“工程治理”与“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治理手段。
据介绍,自2005年以来,玛多县累计投资超过3.9亿元,实施黄河源湖泊群生态环境保护、湿地保护等十多个项目,县域内水源地涵养功能得到明显提高,和谐生态的轮廓初步显现。
在此过程中,玛多县已对山水林湖草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在通过项目实施加强对河湖周边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坚持把水资源保护作为项目申报的前置条件,重点地区规划和新改扩建项目做好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基础工作,并积极开展“全域无垃圾治理行动”等活动,提高社会各界对河湖管理保护的认知度。
现如今,玛多县防治成果显著,县域内二类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考核2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无黑臭水体,城镇集中式饮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重要河湖自然岸线基本保持在原生态。
持续向好的生态指标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也使得物种多样性不断丰富。如今,玛多县动物种类共18目29科80种,包括兽类、鸟类、鱼类和爬行类,分布着雪豹、白唇鹿、藏野驴等珍稀野生兽类资源,还有黑颈鹤、大天鹅、雪鸡等名贵鸟类。而且,黄河源区湖泊群8个湖泊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2属,湖泊群底栖动物共记录25个分类单元,隶属于四大类10725种。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随着水环境的持续改善,玛多县成为了高原旅游的典型代表地、黄河流域的寻源地、高原人文特色的体验区、高原野生动物观察区,美丽河湖成为了彰显文化的新载体,不断释放着独有的价值与魅力。(宋明慧)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