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7月13日至14日,由中国科协、青海省委省政府共同举办的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在西宁市和海北藏族自治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名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亲历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青年专家学者、在职和往届援青干部人才(博士服务团)以及高校师生和相关代表齐聚青海,回顾老一辈科学家走过的艰辛历程,弘扬和传承“两弹一星”精神。记者围绕“传承·奉献·创新——新时代新征程新担当”这一主题,邀请相关与会嘉宾分享了他们的感受和体会。
传承伟大的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定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使之转化为不可限量的物质创造力。”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才办主任务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传承“两弹一星”精神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希望青年一代一定把“两弹一星”精神传承下去。青海作为“两弹一星”精神的主要发祥地,对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精心筹备这项活动,就是想打造“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平台,做好优秀青年人才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今年举办的是第二届传承“两弹一星”精神青年英才论坛,和去年相比,论坛层次更高了,由青海省委、省政府和中国科协一起举办,这样影响力更大,对青年人才的思想政治引领力度也更大。我们希望把这个论坛打造得越来越好,成为全国加强青年人才思想政治引领的一个重要平台,成为各方人才汇聚青海的一张名片。
原二二一厂厂长王箐珩: 1961年1月,我来到气候条件恶劣的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二二一厂。在二二一厂工作生活了33年,直接参与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部分关键部件的研制,保证了我国氢弹在法国之前爆炸成功,取得了彪炳史册的成就。我深深感受到,一个人的命运,往往离不开时代的选择。组织的信任、党的需要,是二二一人国家情怀爱国主义的根基,是二二一人的灵魂和行为准则。在青年人和青年科技人员中弘扬、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红色基因的意义,在于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坚定爱国主义的国家情怀,做一个有灵魂的人,把国家情怀深深扎根在心里,不断做出不负时代的贡献。
青海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张叶:很荣幸能参加此次论坛。50多年前,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广大科研工作者培育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创造了成功发射“两弹一星”的科技奇迹,让我非常震撼。“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是老一辈科学家始终将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转化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实际行动。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我们要传承好、弘扬好“两弹一星”精神,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和奋斗精神与个人理想相结合,将“小我”融入“大我”,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中,不断走向新的辉煌。
奉献伟大的祖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在新时代打好核心技术研发攻坚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大力传承弘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激励鼓舞广大科技工作者响应党的号召,听从祖国召唤,保持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党、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不懈奋斗。
博士服务团成员代表,海西州政府副秘书长于春晖:“两弹一星”事业在制造出“争气弹”“争气星”的同时,也孕育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促进了我国国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推动着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继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推动海西州经济科技创新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从海西实际出发,让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引擎。突出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促进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有机结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培育引进更多高端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和科技创新项目,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
援青干部代表,玛多县委常委、副县长孙庆生:前辈们为我们树立了学习榜样、树起了价值标杆、注入了精神力量。向他们学习,牢记援青职责,做党中央“七一”号召的坚定践行者;要赓续他们的精神血脉,做“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者。作为援青干部,我们立足省情县情“挑担子、闯路子”,切实肩负起推动新青海建设的时代重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为护佑青海的生态安全、国土安全、资源能源安全作出贡献。要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在推进灾后重建、乡村振兴等方面展现新作为,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深刻领会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扛起“源头责任”,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在青海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培育出特色发展优势,让绿色成为青海坚定不移、始终保持的底色。
清华大学青年博士生代表郭育松:“两弹一星”精神是我们党总结经验、凝聚形成的优秀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弹一星”精神所强调的核心理念在当今并不过时。在清华,我们观看讲述邓稼先学长等老一辈科学家故事的话剧《马兰花开》,参观“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参与建设的清华原子能研究中心“200号”,我们时刻不会忘记,盛世来之不易,吾辈必须自强!伴随着小科学向大科学的转变,我们发现科学知识虽然没法划分国界,但专业知识市场化带来的学术论文、技术专利都是有国界的。我们也要明白,中国科技的发展与一批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科学家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国际竞争中,当我们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应当旗帜鲜明地表示抗议;在国际合作中,我们也应该自信地展现出充满活力的中国科研工作者形象。
投身伟大的创新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自力更生”。他指出,“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创新”。
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副部长谭华霖:在建党百年这一大背景下,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里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也面向新的百年发出了号召,再次强调科技的自立自强。这次会议以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为主题,把中国青年科技的英才、领军人才号召起来,实际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一次的生动实践。也是对青年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的一次难得精神洗礼。从科协自身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做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要团结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就要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进一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大科技创新,凝聚起科技自立自强的磅礴力量。
全国青联委员代表秦君:作为一名科技与创投领域的从业者、一名长期服务于青年创业者的创业者,我会积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与创业、提升广大青年创业者尤其是技术创业者的综合素质和精神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科技创新是造福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但也是寂寞艰辛的工作,需要潜心研究、戒骄戒躁。就如当年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科学家踏踏实实做学问,“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解决了那一代人面临的卡脖子问题,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科技进步,还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打好核心技术研发攻坚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在青年人才中大力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让更多的青年人才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旗,担负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激励广大青年人才刻苦钻研、努力奋斗,积极投身科研工作,勇攀科技高峰。
中国科协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研修班学员代表、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柳红: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第一要义。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精湛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野,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名垂史册的重大贡献。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都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殷殷爱国情,拳拳赤子心。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就一定能汇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磅礴力量,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光荣业绩。(赵 静 于瑞荣)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