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40多年前,一个稚嫩的声音从西宁市湟中区共和镇苏尔吉村的一户农户中传出。少年时期的苏生成坐在小板凳上,在父亲的注视下一字一句地高声朗读党章。从此,在他的心里种下了红色的种子。
2000年,苏生成37岁,他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从此,忙忙碌碌21载,在村里完成了三件大事:兴修水利、硬化道路、发展产业。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58岁的苏生成在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当总书记高呼“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时,他不由自主地握紧拳头振臂高呼。
201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17年当选十九大代表,202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苏生成说自己作为一个农村娃能够三次“进京”,是党和群众赋予自己的荣誉。在苏尔吉村村史馆放置了三个沙盘,分别是苏尔吉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苏生成说这个小山村是他的根,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从哪里来,从北京回到苏尔吉村,他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完成三件事,实现三次“进京”,打造“三个”沙盘,苏生成在苏尔吉村与“三”结下了说不尽的情缘。
啃下硬骨头做好三件事
7月,漫步在苏尔吉村,精心粉刷成藏式风格与河湟风格的房屋错落有致,房前精心设计的花坛内多彩鲜花竞相绽放,平坦的柏油路上不时有村民开着自己的轿车经过,遇到正在装载蔬菜或从蔬菜地归来的村民,还不忘摇下窗子问问蔬菜长势。沿着硬化道路一路前行来到慈云广场,假山、雕塑、长廊……眼前的景色竟让人忘却自己身在山村。顺着村民手指的方向继续前行来到蔬菜种植区,长势良好的菠菜尽情地享受着喷灌的滋养,勤劳的村民脸上更是满面笑容……
望着苏尔吉村,苏生成说:“我当了21年村干部,做了自己满意的三件事情,第一件是修水利,在村里实现节水灌溉;第二件是修路,全村硬化道路达到20多公里;第三件事是发展产业,从一个没有产业的村发展成为一个蔬菜产业大村,并辐射带动共和镇种植蔬菜。”
说得云淡风轻,却件件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3元钱,一个印。”2000年苏生成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时,交到他手上的只有这点东西。
“当时耕地浇不上水,带领老百姓到山上清理水渠,水渠倒毁,都是常有的事情。”苏生成回忆道,“一半人浇水,一半人巡渠,水库里放一坝水,到地里就只剩一股水。”
于是,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苏生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制定最佳的水渠方案,他曾经一个人往西山跑了十几次,往返20余公里,几乎将水渠线路用脚丈量了十几遍。他坚持白天跑现场,晚上绘图纸,经常工作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省水利厅和西宁市委的支持下,苏尔吉村争取到田间水利配套项目,新修渠道6公里,修跌水600多处,完成田间配套86.67公顷(1300亩),使每片农田都能使用上灌溉水源,解决了庄稼浇水难的问题。
“传统的种植模式,村民们一年忙到头赚不了多少钱,可能还会赔钱。”苏生成说,“于是,村‘两委’决定带村民选择一条新路致富。”经过认真调研,苏生成认为大规模发展露地蔬菜产业是苏尔吉村最好的选择。
但乡亲们祖祖辈辈没有种过蔬菜,大家怎能接受这个“冒险”的想法。当年,苏生成自掏腰包到乐都学习种菜技术,试种的0.2公顷荷兰豆卖了近5000元。随后,他带领村“两委”班子争取到农贷资金2万元,试种荷兰豆4公顷并获得成功。“产业发展第一年,村里每户党员试种0.13公顷(2亩),我也不例外。”苏生成说,“实践出真知。农户们看到了种植蔬菜的甜头,第二年,不用动员,纷纷跟着种起了菜。”
今天,生菜、娃娃菜、油菜、西兰花……都是苏尔吉的主要产品,蔬菜种植面积连续多年超过133.33公顷(2000亩)。苏尔吉村还成立了共和镇首家专业合作社,建成了2座500吨的冷库,250平方米蔬菜加工包装车间,1个育苗基地、1座2000吨交易大棚,6处蔬菜直销点,建成了全省首家农村无公害蔬菜农药残留监测站,注册了“苏尔吉牌”商标,实现了蔬菜生产、包装、仓储、销售一条龙。
为助推苏尔吉村乃至共和地区露地蔬菜种植产业的持续发展,苏生成心中逐渐萌生出组建“中心党委”,搞连片发展的念头。2018年成立共和蔬菜种植联盟党建示范区,组建涵盖13个党支部的蔬菜联盟中心党委,苏生成担任中心党委书记,组建了2个联合社,真正实现了共和地区的露地蔬菜种植资源信息共享、生产要素互补,示范区种植露地蔬菜和中藏药材超过666.67公顷(10000亩)。
“2020年,在蔬菜联盟中心党委带动下,13个村累计蔬菜产值超过4000万元。苏尔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9万元,人均收入从2000年的700元增加到2020年的10700元。”说到这里,一向谦逊的苏生成眼里充满骄傲,“村里的蔬菜种植大户胡延山去年种植蔬菜5.33公顷,产值达到40多万元。”
蔬菜种好了,运不出去可不行。在湟中区交通局的支持下,苏尔吉全村所有的田间道路都进行了硬化,达到20多公里。“我们村的路都是通的!”这是苏尔吉村民的骄傲,“柏油路上跑小车,观景台上看风景,农家乐里庆盛世,家家传唱幸福歌。”这是苏尔吉的美好。
启航新征程绘好三张图
在苏尔吉村村史馆有三个沙盘,分别是苏尔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代表过去的沙盘上,是苏尔吉村最初的40户村民简陋的房屋,代表现在的沙盘则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在代表未来的沙盘前,苏生成停了下来:“这一张是未来的沙盘。这里的苏尔吉村分了五个区域,这片楼房是居住区,我们的老百姓也能享受城里人的生活;这片保留的村民住宅是民宿区,希望城里人来了过上田园生活。还有停车区、民俗展示区、蔬菜加工区、生产发展区。这个沙盘就是我们的远景目标,也是我们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把这个目标实现了,我们苏尔吉村的群众会更加幸福的。”
村民的收入慢慢提高了,苏生成并不满足于此,他要的是家富、村美、人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017年10月,苏生成参加了党的十九大,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思想感触很深。回村后,苏生成认为苏尔吉村耕地有限,蔬菜产业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期,必须拓宽发展思路,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说干就干,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多方考察学习,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深入分析研究,找准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新路子,依托农业农耕文化底蕴,科学规划,建成了观景平台、农耕文化园、花圃等3处乡村旅游景点,修建贫困户“致富”购物亭15处,硬化景区观光道路8.7公里,环村田间道路7公里,建成了“乡愁”主题农耕文化展示馆,连续4年举办苏尔吉高原蔬菜采摘暨美食节和农民丰收节,累计接待省内外游客4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多万元,打响了“山水共和·生态苏尔吉”乡村旅游品牌。苏生成说:“我理想中的村庄应该是一个像公园似的村庄,可以容纳很多人,休闲乘凉,让外地的游客和我们本省的城里人,住一住感受一下田园生活。”
在苏尔吉村的党史馆,苏生成望着墙上鲜红的党旗雕塑说:“我希望每一个村民及来到苏尔吉村的人都能够明白,苏尔吉的变化源自党的正确领导,我们在享受现在的美好生活时,要感恩祖国、感恩党。”
跟着苏生成的脚步来到苏尔吉村的“移风易俗红黑榜”,红榜:一社严龙1月28日婚事从简操办、一社王成2月24日长子王宗明丧事简办、三社罗红强配合搞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这里在全省率先试行农家庭院卫生评比机制,设立红黑榜,让村民在相互评比中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促进移风易俗,形成了良好的民风。
“我当了21年村党支部书记,在21年来,也遇到了一些坑坑洼洼的事情,也非常艰难。但现在我们的人民富裕了,我们的村庄变美了,这一点我感觉到非常自豪。”苏生成说。
苏尔吉村的三个沙盘与苏生成的目光交汇处,我们仿佛看到了苏尔吉村的三张图:不忘初心感恩图、产业兴旺发展图、乡村振兴愿景图。苏生成说:“为了第三个沙盘上的愿望早日实现,我要加大对自己政治素质的锻炼,带领我们的群众在今后的工作中撸起袖子加油干,一茬接着一茬干,争分夺秒取得乡村振兴的更大胜利。”( 贾 泓)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