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牛得海(左二)在满掌乡木热村查看黑土滩治理情况。受访者提供
走出县委大楼已是凌晨2时30分。活动活动有些僵硬的脖子,牛得海望着满天星辰呼了口气。眼下已到三伏天,可平均海拔4200米的达日空气中依旧带些清冽。
其实,不仅仅是在筹备县党代会的这段时间,从2019年初到达日县任县委书记以来近三年的时间里,牛得海从来没有在半夜12时之前回过宿舍。在他那里,每天的24个小时几乎是按分钟严格规划。
“没办法,工作干不完啊。”走出县委大门右转,街道上的路灯拉长了这个晚归者的身影。白天参加会议时的西装此时依旧穿在身上,只是脚上早已换上了他备在办公室的那双布鞋。
一
一步、两步、三步……慢慢走在路上,牛得海似乎在享受这难得的宁静。白天热闹的县城早已进入梦乡。街道上除了巡逻的警车,偶有车辆经过。可这条路、这座牧区小城,对于牛得海来说,再也不像三年前那样陌生。
怎么能不陌生呢?
老家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的牛得海,打从参加工作起,一直都在“家门口”上班。后来从互助调去化隆回族自治县,又从化隆调到海东市,虽然几经调动,可工作的圈子始终在家乡附近。听说要被调往千里之外的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牛得海心中毫无准备,毕竟此时,他对于达日的认识全部来自道听途说——自然环境艰苦、气候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滞后。
一边是组织的信任,一边是家人的劝告,2019年1月,患有糖尿病、又刚做完阑尾穿孔手术的牛得海思前想后选择服从组织安排。
直到真正踏上达日这片土地,牛得海才真切地意识到这里跟海东的差距。这种落差不仅仅在海拔、在气候、在环境、在条件,还有一连串的需要改进提升的工作:脱贫攻坚、干部作风、社会风气、矛盾纠纷等等。
晚上躺在床上,缺氧和压力让牛得海辗转反侧,整宿整宿睡不着觉。
难熬哟!
来回掂量肩上的责任,这个已到知天命年龄的中年人却感到无比彷徨、迷茫。拿不出办法,也打不开局面。
二
一路向西,看到路口有盏路灯坏了,牛得海当即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城管局局长卓玛。
“喂,书记。”
显然,电话那头对牛得海这个时间依旧安排工作的行为习以为常。在详细了解位置信息后,这才挂了电话。颇有戏剧性的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并不愉快。
那天卓玛出差回来,刚巧在曹家堡国际机场碰到前往达日任职的牛得海。经过旁人介绍,得知对方是新到任的县委书记,性格大大咧咧的卓玛立马上前打招呼。一想此处又不是工作场合,她便开口叫了声“老大”,可话音未落,原本还笑容满面的牛得海一下子黑了脸。
果然,当天晚上,牛得海就把卓玛叫到办公室。
“你叫谁‘老大’,怎么能把江湖习气带到我们党内来!”冲着卓玛,牛得海直接拍了桌子。
可正是这一拍,让正愁找不到工作切入点的牛得海敏锐地意识到:净化修复政治生态就是他工作的第一步。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改作风从抓学习开始。”
县委常委会、县委中心组学习会、谈心谈话、提醒约谈、警示教育……牛得海带领全县党员干部,把旗帜鲜明讲政治、做到将“两个维护”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工作遵循,不断用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锤炼党性意识,强化理想信念,把牢政治“方向盘”和“总开关”。坚持党建统领各项工作,扛实扛牢党建工作责任,在全县打了一场党风廉政建设翻身仗。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在中央党校学习两个月后,针对达日县的特殊环境,牛得海在全县性会议上严肃提出领导干部三个绝不能:绝不能干违反党纪国法的事、绝不能干破坏班子团结的事、绝不能干逾越工作底线的事。
紧接着,为改进干部作风,牛得海在全县提出和推广“三四五”工作法。要求干部当日工作当日清、当周工作当周清、当月工作当月清;县级干部带头下沉到乡镇、县直机关科级干部主动下沉到牧区支部、统战宗教干部及时下沉到寺院、乡镇干部持续下沉到村社牧户;到地理位置偏远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到困难多的地方去、到问题多的地方去、到项目建设现场去。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要求别人做到的,牛得海自己首先做到。在县委办主任潘顺慧的印象中,自从到了达日,牛得海在各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模范表率作用,对干部的要求很高,对自己的要求更高,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出台禁酒令。两年多来,从没有用公款吃过一顿饭、请过一次客,自己的亲戚朋友来达日看他,他都是自己花钱接待。过去的三个春节,他都在县上值班值守。万家团聚的时候,是他走访群众最多的时候。
三
远远看到穆斯林小吃的灯还亮着,牛得海三步并作两步走了过去。
“哎哟,阿吾今晚迟了些啊!进来坐!”看到牛得海,正在给顾客烤羊肉串的马德虎熟络地打着招呼。晚上加完班后到这儿吃一碗面片,是牛得海这两年形成的生活习惯。时间长了,俩人也熟悉起来。
其实,老马经营这家穆斯林餐厅有些年头了。刚到达日那些年,县上治安差,寻衅滋事者有之、打架斗殴者有之,碰到几次之后,老马改变了营业时间,每天晚上不到9时就早早关门回家。
当时的达日县,不仅仅社会治安存在问题。就拿迫在眉睫的脱贫攻坚来说,县委办连一份像样的汇报材料都拿不出来,县委没有明确的工作举措,工作基本上靠县扶贫局单打独斗。
牛得海向来是个发现问题就非解决不可的性格。看谁都说不出个一二三,几天后就带着四大班子和各局负责人下基层。连着3个月把全县9乡1镇33个行政村跑了一遍。草原上牧民居住分散,好几回入户到了半夜,可他回乡上接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指示批示精神,统一大家的思想,开会座谈、了解情况、甚至拍过桌子安排工作,要求乡镇、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当场立下“军令状”……
靠着这股劲儿,牛得海带领一班人摸清了脱贫攻坚推进不力的症结,围绕7个贫困村退出、1219户3802名贫困人口脱贫、年底实现整体脱贫摘帽、绝对贫困人口“清零”的工作目标,提出了“1376”扶贫工作模式,创新建立“领导出征蹲点、干部承包推进”工作机制,形成了住建、农牧、水利、交通、健康、教育等15个施工小组共同作战的扶贫体系。
在牛得海的示范带动下,全县上下“下沉服务、现场办公、广泛调研、群策群力”,换来了高质量的脱贫成果:13个贫困村退出,9769人脱贫,全县如期摘帽。
打铁趁热。
2020年初,牛得海提出打造政治生态、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上的“绿水青山”三张牌。
“他提出打造政治生态上的‘绿水青山’,始终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以案促改、净化修复政治生态’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以纪律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使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向善。提出打造自然生态上的‘绿水青山’,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扛牢生态保护政治责任,下大力气治理黑土滩(黑土坡),使草原生态环境修复取得了明显成效。提出打造社会生态上的‘绿水青山’,通过两年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抓牢涉藏地区稳定,努力推进民生实事,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达日县政协主席刘青果回忆道。
四
说话间,一碗面片上了桌。牛得海拿起筷子狼吞虎咽起来。旁边桌上,几个年轻人谈笑风生。
店里生意不错,老马脸上的笑容自然多了起来。想想当初,他整日愁眉苦脸,琢磨着关门走人。但就在那个时候,变化发生了。不仅白天能看到警察巡逻,晚上也有警车通宵在街道上来回穿梭。渐渐地,晚上来店里吃饭的客人越来越多,老马下班的时间越来越晚,却再也没有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
难心事得以解决的不仅只有老马。
群众家里的暖气热不热、牧民家里的水井打好了没有、娃娃们上学了没有,群众的事,桩桩件件牛得海都装在心里。
那是2019年10月的一天晚上,牛得海“悄悄”去了刚搬进集中安置搬迁小区的牧民家里,了解供暖的情况。
“咚咚咚!”敲开门,刚说明来意,牛得海就听到一阵抱怨,说的是暖气不热。检查一番,原来是牧民刚住进楼房,暖气排气阀没有打开。牛得海随即拧开排气阀,不一会儿屋里慢慢暖和起来,看到牧民脸上露出笑容,牛得海这才出了门。
吉迈镇垮热村牧民洛角是牛得海的联点户。一次干活时不慎摔断了腿,因为担心负担不起医药费,一直拖着不肯去医院。牛得海知道这个事情后,立即安排人将洛角送往西宁治疗,并按政策为他解决了医药费。
去年8月的一天,牛得海带着县卫生健康局局长格桑等人在满掌乡木热村走访村民。走进旦毛家时,已是晚上8点多钟。简单寒暄后,牛得海询问起旦毛的生活情况。原来,旦毛的老公和一个孩子先后因为包虫病去世,如今她自己和另一个孩子也得了包虫病。
“如果做手术,我死了,孩子怎么办?如果孩子死了,我怎么办?”当牛得海问起她不愿意做手术的原因时,旦毛的两句话让在场所有人的心被狠狠揪了一把。
“观念落后也好,思想陈旧也罢,这就是群众实实在在的想法。”心情沉重地离开后,牛得海并没有忘记这对母子,叮嘱乡领导千方百计做通思想工作,看病就医。经过县乡干部多次上门走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旦毛放下心结,和孩子去医院做了手术。如今,早已恢复健康的两个人打心眼里感谢牛得海。
“只有把心交给群众,群众才会把心给你。”牛得海说。
群众是搞好工作的基础。牛得海总说群众的小事就是党员干部的大事,在基层,不会做小事的干部不是一个好干部。一年365天,干好365件小事,那就是大事。把每一个群众的小事办好了,全县的大事就办好了。
五
结完账,牛得海照旧跟马德虎聊了起来。顾客多不多,生意怎么样,肉价涨没涨,俩人你一言我一语,聊得很是畅快。
其实,刚开始知道牛得海是县委书记那会儿,马德虎有点惊讶。一来是因为牛得海每天都加班到半夜,二来是对方的穿衣打扮、言谈举止跟他脑海中县委书记的形象不太一样。也许正是这个原因,知道牛得海的身份后,俩人相处起来还是跟以前一样。
“这个人,美得很!”听别人问起牛得海,老马总是嘿嘿一笑。在原达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周杰眼中,牛得海这个人不仅“美得很”,还“厉害得很!”
那是一次开会的间隙,牛得海专门同周杰打招呼。
“你是老领导,我哪里做得不对,你大胆批评,我虚心接受!”
看着一脸真诚的牛得海,周杰试探地说了两件事。
“县城一些地方路灯坏了,群众晚上出门很不方便;很多牧民思想传统,养牛不卖牛,没增加收入不说,反而成了负担。”
就在周杰心里暗自考验牛得海的时候,他发现,路灯的问题第二天就得以解决。几个月后,达日县与上海的一家公司达成协议,靠着出售牦牛,全县畜牧业增收1200多万元。
和牛得海一样,从生态环境部到达日县挂职的副县长顾杰兵以前对这片土地也是知之甚少。两年工作干下来,不仅对三江源头的生态环境有了直观的认识,也从自己的工作环境中总结了一条经验:团结出干部。
批评完卓玛后,牛得海多次跟她谈话,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教她如何开展工作;
看到年轻的格桑缺少工作经验,牛得海经常边开展工作,边传授经验;
听说办公室新来的同志和爱人分居两地,还未等对方开口,牛得海就先给他吃了颗定心丸:你干你的工作,你的事情我记着呢。
六
回家的路上,牛得海想起马德虎说他去年的收入超过了20万元,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
在过去这两年多,工作压力大的时候,牛得海也一个人在宿舍偷偷抹过眼泪,可一想到群众那一张张笑脸,心里又敞亮起来。
两年超负荷的运转,让牛得海的身体严重透支。有一次,加班到凌晨3时多,回到宿舍刚躺下不久,牛得海突然觉得呼吸困难。从睡梦中憋醒,他的第一反应是把衣服穿好。
“就是‘走’,我也得穿得整整齐齐。”
身边的人都劝牛得海“悠着点”。其实,他比谁都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牛得海和办公室负责人有个特殊的约定,如果半夜接到电话后自己不说话,就赶紧到宿舍来看看他。
牛得海的爱人席梅在互助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看到丈夫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她每天早晚都要打通视频,看到牛得海没事才能安心。
看着拼了命的牛得海,经常有人问他到底图个啥?第一次主政一方的牛得海自己也答不上来。但捧着一颗心来,他始终记得第一次在会上撂下的那句狠话:工作拿不下来,我死也要死在达日。
时间久了,不理解的声音渐渐少了,领导干部间多了另外一种说法:“牛书记把草原当成自己的家,为达日这么拼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跟着学、一起干呢?”
“加班加点干工作已经成为达日干部的常态。”群众如是说。
相比付出,牛得海觉得自己这几年的收获更多。每到晚上睡不着觉、上不来气的时候,他就对本地的干部有一种钦佩,达日海拔高,但他们的精神更高。
“全县的干部很敬业、很辛苦,他们克服困难、默默坚守、无私奉献,他们都是好样的!”牛得海脸上充满了自信。
在获得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荣誉的那天晚上,牛得海在日记里写道: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受到了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心潮澎湃,万分激动,感到无比幸福,无比骄傲。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躺在床上已近凌晨4时。困意袭来,疲惫的牛得海沉沉睡去。在梦里他还惦记着自己的心愿:牧区是片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希望更多能吃苦、能奉献的年轻干部到这里工作……(咸文静)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