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夏季的高原乡村绿意满盈,处处充满生机。7月24日,记者来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坎布拉镇直岗拉卡村,走进青海圣航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特色水果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十几个一字排开的大棚。
大棚内,一棵棵葡萄树铆足干劲向上攀缘,在一根根缠绕的葡萄藤间,一串串晶莹剔透、青紫相间的葡萄已经挂满枝头。这一棵棵葡萄树,是公司负责人赵永珍和当地村民的心血,给予他们走向致富的机缘和梦想。
“这葡萄可真甜!怎么卖呀?”游客张如玥透着一股子高兴劲儿,顺手摘了几颗塞进嘴里,那股自在劲儿别提了。
“葡萄采摘价一公斤30元!”在示范园里打工的村民切状一边笑着招呼,一边赶紧递过一个红色的采摘小篮,“咱这葡萄不用化肥,全上的有机肥,你多摘几个尝尝,保准甜,不甜不要钱!”
招呼完客人,转眼的功夫,她又在藤蔓下侍弄起这片葡萄来。
“每天要给葡萄树通风,定时施肥、除草、修剪枝条。修剪枝条是为了控制藤蔓一个劲生长,为下年葡萄生长积蓄力量。只有这样操心出来的葡萄,果实才能颗粒饱满、大而均匀。”望着棚里生机勃勃的葡萄树,切状眼中满是藏不住的喜悦。
切状指着那一串串紫黑透亮的小颗粒葡萄介绍:“这个品种叫‘夏黑’,光听名字就知道它的颜色偏深黑。夏黑的颗粒不大,没籽,果实摸起来硬硬的,吃起来却甜得很呢!”
切状说:“除了‘夏黑’,我们还种植‘阳光玫瑰’和‘绍兴一号’。你看,‘阳光玫瑰’的果实是绿色的,口感纯甜;‘绍兴一号’的口感则带一些玫瑰花香。它们各有特点,我们种植了这三个品种进行比较,哪个产量高、哪个更受市场欢迎我们就种哪个。”
提起发展葡萄产业,赵永珍谈起自己的见解:“之前在坎布拉景区开饭馆,天天跟游客打交道,发现大家出来玩,不光想尝尝当地的饭菜,还总念叨着有没有新鲜的、有特色的农产品能带回去。后来琢磨着,尖扎县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又大,种出来的水果肯定甜度高、口感好,这就是现成的优势!”
说干就干,赵永珍很快注册成立公司,流转当地村民的土地,又专门聘请技术员负责种植管理。县里得知情况后,积极协调天津援青干部送来技术指导。就这样,基地里种上了葡萄、草莓、蓝莓、无花果等经济效益好的特色水果,赵永珍一步步把想法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产业。
切状笑言:“以前跟着赵总做餐饮,整天围着灶台转,哪碰过种植的活儿?家里那0.2公顷地,世世代代种的都是春小麦,一年到头起早贪黑侍弄着,收下来的麦子除了留够口粮,能换的钱实在有限。真要比起来,种这些经济作物,确实比种传统庄稼划算多了。”
如今的切状,早已从当初对种植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县上的科技特派员和援青干部常来基地,蹲在葡萄架下手把手给村民讲技术。
“葡萄枝条该留几节修剪、不同生长期该施哪种有机肥、冬季休眠期要怎么控温保湿,就连‘湿度大了容易染白粉病,得及时通风降湿’这样的细节,技术员都掰开揉碎了讲,我们听得明明白白,照着做心里特别踏实。”切状的话语间充满了感激。
如今,切状把自家的土地也流转到了基地。眼看着曾经只种春小麦的土地,如今长出了能赚钱的“金果子”,自己既能守着家门口上班,每月稳稳拿到3500元工资,还实打实学到了葡萄种植的好手艺。
近年来,尖扎县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聚集丰富群众“菜篮子”“果盘子”,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在沿黄三镇一乡和措周乡、贾加乡流转土地面积173.33公顷,建成规模化设施蔬菜基地14个、日光温室近800栋,各类果蔬产量达1.74万吨,产值近1亿元。
“继续加力支持温室果蔬种植,提升技术、打造特色品种,推动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让特色产业真正成为群众的‘钱袋子’,助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尖扎县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的话语里,透着对未来的笃定。
高原的风穿过大棚,裹挟着葡萄的甜香,也捎来了乡亲们心头的那份甜——那是日子有奔头的甜,是汗水换收获的甜,更是乡村振兴路上,一步一欢喜的甜。
(来源:青海日报)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