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婶子,你大棚里现在种的啥呀?现在销路好不好,一亩地能挣多少钱?”9月16日,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川镇高羌村,驻村第一书记曾广业熟门熟路地走进了村民的大棚聊了起来。
“我现在种的是茼蒿。但今年种茼蒿的人多,卖不上价。”村民李婶一边收拾着手里的菜,一边接话。
听到这个情况,曾广业替村民心疼,下定决心明年不能再让这种情况出现。“明年你们把自己准备种的品种在群里都通个气,不能再因为大家集中种一个品种,让菜卖不上价。”
作为海东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派驻高羌村的第一书记,曾广业深知产业发展是强村富民的关键。他积极整合资源,以绿色有机蔬菜种植产业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让资金有监管、销路有保障,让产业成为村民的依靠。
驻村第一天,村委会主任向曾广业介绍,高羌村拥有耕地2000余亩(1亩≈0.0667公顷),设施农业成熟,成立了高羌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一个以大棚蔬菜种植为产业的“示范村”。然而由于疏于管理,许多土墙棚状态不佳;同时,种植人员结构老龄化严重,对种植技术的掌握也不到位。
“照这样下去,再过五六年,这个示范产业可能就没有了。”曾广业发现,高羌村大多数种植户仍是“单打独斗”,且后备人才不足,这让村里的产业发展遇到了瓶颈。
“手要握成拳才有力量,只有集中力量才能出成果。”面对600万元项目资金,曾广业果断决策:资金必须投入蔬菜大棚改造。
曾广业以蔬菜大棚种植产业为突破口,带领工作队全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2022年,以高羌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平台,整合600万元项目资金,改造温室大棚22栋、修建蔬菜分拣中心1个;2024年,高羌村成功申报互助县现代设施农业生产能力提升项目,新建拱棚19栋、改造旧棚14栋。
如今,高羌村蔬菜种植面积达33.33公顷,建有蔬菜大棚124座,设施面积15公顷,年产蔬菜1800吨左右,辐射带动全村40%农户增收,种植户户均增收4.5万元以上,已成为互助县生产规模较大、示范带动较强的蔬菜种植基地之一。
曾广业说:“现在已经是我驻村的第三个任期了,我引以为豪的一个工作成果就是,村里的温棚没有一座是空的。”
此前,高羌村有100多亩河滩沙石地,种庄稼没收成,不种又荒废。曾广业提出发展拱棚种植,但沙土地存不住水,蔬菜难以生长。在众人困惑之际,他转换思路,积极引进食用菌种植户。“通过引进外来经营者,村民可在打工过程中自主学习种植技术,为今后自己种植打下基础。”在曾广业的规划中,村里的产业要发展,离不开“职业农民”的引入,更要筑牢村级人才储备“蓄水池”。
乡村振兴靠的是人才。曾广业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进一步增强农村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要能为大家办成事,就是我们的‘乡土人才’。我们重组了原来的高羌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让更多有想法、能干事的‘乡土人才’加入进来,带领村民搞种植,给村民找销路。”
同时,曾广业积极申报互助县土地托管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争取到150万元资金购置农机具及设施设备,项目共配发各类农业机械设备36台(套)。他组织农机手开展实践操作培训,并推进土地托管社会化服务工作,为农户提供更高效的服务,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也为村民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我既然是村里的第一书记,我就要为这个村的老百姓想想以后的出路。”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曾广业的责任与担当。他用汗水浇灌着这片土地,在高羌村播下产业发展的种子,让希望的田野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村民心中带领他们走向幸福生活的领路人。
(来源:青海日报)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