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一座桥改变了啥?答案,写在黄河边平凡的日子里。
滔滔黄河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门堂乡流出青海省,又在玛曲草原拐出一道弯,如一条绸带再次流入青海,直奔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县宁木特镇的黄河大峡谷。
到了这儿,黄河一改之前的平静,变得波涛汹涌。
9月19日,记者站在宁木特镇黄河吊桥的中央。桥下200米,黄河水轰隆奔流,激流拍岸,两岸植被茂密——南岸是松,北岸是柏。顺流望去,还能看见一座早已废弃的小桥,桥头小路早已被松柏掩埋。
“那座小桥是1985年建的,比我还小两岁。那时候,全村人出门都得靠它。但也只能满足人通行,别的什么都做不了。”说话的是梧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科杰加措,他正讲述这座桥的前世今生。
梧桐村位于果洛州玛沁县与甘肃甘南州玛曲县交界,这儿是黄河流经青海境内形成的第一个大峡谷。曾经,这道峡谷像天堑一样,把村子与外界彻底隔开。很多老人一辈子没走出过大山,没去过县城。村民的日子,几乎与世隔绝。
转机发生在2009年。那年,宁木特黄河吊桥建成通车。这座横跨峡谷的大桥,彻底改变了梧桐村。
桥通了,路顺了,生活也跟着变了。村里超过80%的牧民陆续搬迁到黄河对岸,交通更方便的地方,和其他村的搬迁户一起,组成了“黄河新村”。老村变成了放牧点,只有劳动力在那儿从事牧业,老人和孩子都住进了新村新家。
“以前去县城,感觉像出远门。得从牧业点骑马过大峡谷,再换摩托车,折腾一两天。现在呢?从放牧点开车到新村,再一路开到县城,两个小时就够了。”科杰加措笑着说。如今的村里,幼儿园、小学、卫生室样样齐全,去年还通了上下水,“生活是真的方便了”。
2019年,科杰加措一家也搬进了新村。他在村主干道边买了个庄廓院,拆掉老房,盖起一栋二层小楼。一楼开商铺,销售食品、衣服、文具等;二楼是一家人的住所,客厅、卧室、厨房、洗手间布局得体,还装上了电暖气。“我们这儿海拔低,一年只要烧四个月暖气,每月电费1500块。两个孩子就在旁边小学上学,日子舒心多了。”
一座桥改变的,不只是硬件设施和生活条件,更深刻的是人们的想法。
“以前村里有些无畜户,不想着挣钱,整天打台球、等救济。现在不一样了,大家主动谋生计,开菜铺、蒸馍馍、开饭馆、搞汽修……个个都想努力过上好日子。”科杰加措说。记者行走在村内,道路两旁各类商铺一家挨着一家,让人恍若到了一个乡镇的集市。
“我小时候,只要会背包,就去放牛放羊。现在的孩子,只要能背起书包,就一定送去上学。”科杰加措说。
聊着聊着,厨房飘来阵阵肉香。“前两天刚带孩子骑马回放牧点,宰了只新鲜的羊,还灌了血肠。今天你们来得巧,有口福啦!”科杰加措家中有十几只羊、十几头牛,由弟弟在牧业点照看。每年冬天他家会宰一头牛、三只羊,肉能吃到第二年五月。夏天再宰三只羊,这就是一家人全年吃的牛羊肉。
一座桥,让天堑变通途,也让日子有了新的温度。
(来源:青海日报)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