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油菜籽种到家门口,榨成优质的菜籽油卖向全国,我们不仅节省了运输费和差价,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家住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麻家庄村的村民瓦玉胜,手里攥着自家刚卖出的油菜籽换来的收入,脸上满是笑意。这一切变化,源于青海藏朔植物油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朔乡雨露”优质菜籽油项目的落地投产,更源自党建引领下的精准帮扶与产业带动。这个由朔北藏族乡与西部矿业集团携手打造的乡村振兴项目,不仅盘活了当地闲置资源,将原本分散的油菜籽种植户组织起来,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还通过引进先进加工技术,确保每一滴菜籽油都达到国家优质标准,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如今,这股来自高原的醇香已跨越千山万水,走进全国多家超市的货架,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健康选择,真正实现了“从田间到舌尖”的全链条品质保障。
精准施策 补齐加工短板
青海藏朔植物油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的诞生,源于一场精准的“供需对接”。2022年,朔北藏族乡党委看到了自身“土地资源丰富但农产品加工能力薄弱”的短板,但苦于缺乏资金、技术和市场渠道,难以独立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西矿集团派驻朔北藏族乡的驻村第一书记王志明在了解当地需求后,立即开展前期调研,并发挥自身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与派出单位沟通协调,最终促成了这桩产业合作。
西矿集团随即向朔北藏族乡捐赠了240万元产业帮扶资金,助力植物油加工项目建设。经过乡党委与驻村工作队多次调研、反复规划,最终确定项目落户麻家庄村,厂区涵盖榨油车间、精炼车间、附属用房等功能区,并配备榨油和精炼设备,为规模化生产搭好了“骨架”。
朔北藏族乡党委和麻家庄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先行”,把发展油菜籽产业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推动帮扶资金落地,并在项目选址、土地流转、建设施工等环节全程参与,确保项目既符合村情民意,又具备长远发展潜力。
“我们从一开始就想打造一个‘接地气、能长久、惠农户’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产业,能够为壮大村集体经济、老百姓辐射性帮扶,作出应有的贡献。”王志明说。2023年公司正式成立后,王志明与驻村工作队迅速协助乡党委搭建起公司组织架构,并成功注册了“朔乡雨露”商标,让产品有了“身份证”。
“这里的菜籽长在海拔高、光照足的地方,籽粒饱满、含油量高,榨出的油又香又安全。”公司安全员牛占海说,公司依托当地约933公顷的“双低”油菜籽种植基地,可年产油菜籽约600吨,通过传统压榨工艺结合先进精炼设备,生产出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优质菜籽油。
2024年,西矿集团追加捐赠了32万元用于公司的提升改造。同年,“朔乡雨露”成功入驻“832平台”,实现销售收入10万余元,截至目前,线上线下累计销售额已突破5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提供了稳定来源。
品牌引领 打造高原精品
在生产运营中,麻家庄村党支部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党员带头参与油菜籽种植、收购、加工等环节,还建立了“党员责任区”和“党员示范岗”,让党员在质量管控、安全生产、市场拓展中冲在前、作表率。
为打消群众顾虑,麻家庄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成立“党员技术服务小队”,邀请技术员现场指导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并建立“党员示范田”。麻家庄村党员麻迎莲率先在自家承包地种植优质油菜品种,还利用“主题党日”“三八妇女节”等活动契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党员群众宣传油菜种植政策优势和经济效益,帮助群众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大家积极参与油菜产业发展。这一党员带头、支部推动的举措,不仅让麻家庄村油菜种植面积稳步扩大,也为产业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支部+党员+农户”模式。
“我们还派驻村工作队去南京参加农副产品推介会,到青海农林牧教育中心新立讯总公司学习,就是想把先进经验技术带回来。”朔北藏族乡党委书记郭春辉说,今年,公司围绕“开发多品种、多规格高原绿色有机安全健康的优质菜籽油”目标,在原有“压榨二级浓香菜籽油”产品体系中,成功开发出“清香型、醇香型压榨精炼一级、二级菜籽油”,并于7月21日正式全面投产。
7月25日,第一批次“朔乡雨露”二级浓香菜籽油约4000公斤顺利产出,经西宁海关技术中心检测合格后完成灌装。8月25日,原材料油菜籽经深圳市中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检测,确认非转基因并出具报告。
“每一步都要确保食品生产安全,这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对农户负责。”公司质量负责人裴占良说。
拓展市场 香飘全国各地
为拓宽销售渠道,驻村工作队主动对接各类展会、推介会,将“朔乡雨露”品牌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他们还利用自身资源,帮助公司与“832平台”、京东商城等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打通线上销售“最后一公里”。
第一批次产品上线“832平台”后迅速达成订单;线下与西矿集团成功签订消费帮扶合同;同步开通“西部优选”“京东商城—大通馆”等线上渠道……销售端捷报频传的背后,是驻村工作队与乡党委齐心协力的成果。
驻村工作队把产业帮扶作为驻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充当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纽带”。他们定期走访农户,了解油菜籽种植情况,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帮助农户提高产量和品质。注重培养本地产业带头人,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让更多村民参与到油菜籽产业链中,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乡党委则围绕当地油菜籽种植规划、品种选育、地质适配、气候应对等关键问题,精准引导全乡扩大油菜籽种植规模、提升产量。乡农业站同步跟进,及时为种植户提供全周期技术指导,为榨油企业稳定供应原材料筑牢根基。作为基层党建的“排头兵”,麻家庄村党支部深入种植户家中宣传政策、算清收益账,积极动员全村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在党支部的引领下,该村油菜籽种植面积从2022年的约40公顷(600余亩)稳步增长至2025年的近67公顷。
谈及未来计划,公司执行董事张国安信心满满:“年底前争取收购30万斤以上本地油菜籽,申请‘帮扶车间’‘放心粮油’资质,并带动经济运转近3万人次。”
“朔乡雨露”不仅香飘大通、西宁,更将走向全国,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让更多农户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来源:青海日报)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