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球棒与棒球相撞,清脆的“砰砰”声在操场上方回荡。孩子们像离弦的箭般冲出,紧接着是一连串利落的动作——跳跃、起身、接球、侧转、投出……每一个姿势都绷着少年人的劲儿,不带一丝拖沓。
华旦班玛站在场边,双手轻轻交握在身前。这位藏族教练的目光落在孩子们身上时,像浸了温水:有对晚辈的疼爱,有对热爱的欢喜,更有对未来的满满期待。
“教练,以前你们训练,也是这样吗?”一群额角挂着汗珠的男孩凑过来,眼里满是好奇。
华旦班玛的目光轻轻扫过眼前一张张洋溢着青春朝气的脸庞,这些鲜活的身影忽然与二十年前的自己重叠,仿佛一切都发生在昨天……
“啥是棒球?”那是2006年,华旦班玛所在的小学来了位陌生的教练,说是要招棒球运动员。可谁都说不清这棒球到底是咋回事。“有一个棒什么的要来,咱们藏族孩子扔东西肯定很厉害,可以试试。”听了老师的话,出于好奇的华旦班玛赶去凑热闹,没想到因为跑得快被教练选中。
可牧区长大的孩子,熟稔的是放羊赶羊,哪懂棒球?在特长班,每天下午是棒球队雷打不动的训练时间。而训练前的第一件事,是捡干净操场里散落的大石头。没有草坪的场地光秃秃的,一滑垒就是漫天沙土,手掌的皮磨破了一层又一层,第二天依旧攥着球继续练。
说到这儿,华旦班玛下意识摸了摸右手中指——那里有一道疤痕,是当年为了找“扔球的手感”,反复摩挲棒球缝线磨出来的印记,就像一枚勋章,刻着最初的坚持。
训练条件艰苦不说,因为没天赋,华旦班玛的训练成绩常常垫底。看着身边队员动作又敏捷、力量又强,少年心里充满委屈。好几次,他红着眼跟母亲桑毛吉说“不想练了”,都被母亲驳回。
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坚持到底才能成功。桑毛吉是一名藏文老师,她的观点让华旦班玛觉得有些深奥,可有一句话他牢牢记在心里:你父亲就是一个坚持的人。其实,华旦班玛7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记忆里父亲的身影早已模糊。可母亲的话像一颗种子,落在了他心里。从那以后,每天晚自习下课,他总一个人溜去操场加练半小时——对着空无一人的场地抛球、接球,直到月光把他的影子拉长。
华旦班玛说着,语气轻得像自言自语,又像在跟孩子们剖白内心:“那时候就想着,不能让妈妈失望,也不能输给自己。”
这样的苦练,一坚持就是三年。小学毕业那年,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亚太区发展中心来学校选拔球员,华旦班玛的名字赫然出现在名单上。他跟着全国选出的90多个“好苗子”,一起去了江苏省的学校,成了走出草原的棒球少年。
“后来呢?后来怎么样了?”又有学生追问,眼里闪着崇拜的光。
华旦班玛笑着摇了摇头。
新学校、新集体。走出草原的新鲜劲儿还没过去,新的挑战猝不及防:普通话不流利,英语更是一窍不通——第一次英语摸底考试,他只考了6分。跟教练沟通要靠手势,跟队员交流要靠“猜”;更难的是,每天下午都是棒球队的训练时间,跟小学特长班的课程安排不同,普通班里落下的学习内容只能课后自己想办法补。
孤独、挫败、无助一股脑儿地涌来,压得他喘不过气。好在身边的同学看出了他的沮丧:有人陪他逐字读英语单词,有人把课堂笔记抄给他,有人耐心讲他听不懂的数学思路。不同民族、不同风俗习惯的少年们,因为这份善意而慢慢走近,而华旦班玛也凭着那股不服输的韧劲儿,一点点往上赶。到了高一,他甚至站上了演讲比赛的舞台,凭着《The Blessing of Life》的主题演讲,拿了冠军。
说到这里,华旦班玛的脸上亮了起来,眼睛里像落了星光——那是少年人靠自己闯出来的骄傲。
“那教练就是这样当上了运动员吗?”
谁也没想到,当职业队的橄榄枝递来时,他却选了另一条路。
“知识可以改变世界。”偶然的机会,华旦班玛在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此时,这个爱思考的小伙子正在尝试建立自己与世界的对话方式。在他眼里,棒球的魅力不是激情,而是智慧。书里的这句话坚定了华旦班玛想要继续读书的念头。
那时的华旦班玛,早已头顶多项荣誉: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亚太区发展中心联赛冠军、上海市第十六届运动会冠军、中国大学生全国棒球联赛总决赛冠军、MLB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夏季联赛冠军。职业队抛来的薪水很诱人,可他思来想去,还是咬着牙拒绝了——他要参加高考,要去读更多书。
2016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寄到了他手上,他成了这所学校第一位藏族高水平运动员。四年后,拿着法律、英语双学位的华旦班玛,本有无数留在上海的机会:做律师、当翻译,或是去专业队当教练,每一条路都能挣到体面的收入。
就在这时,远在家乡的“伯乐”——当年带他入门的棒球教练打来了电话:“我要走了,这里的孩子,还等着有人带他们打棒球。”
母亲桑毛吉似乎早看透了他的心思,在电话里轻轻说:“当初让你走出去,就是为了让你有本事回来。人这一辈子,总得做点能留下的、有价值的事。”
2020年,华旦班玛像一记精准的“本垒打”——从走出草原的少年,成为守护家乡棒球梦的引路人。他回到海南藏族自治州第一民族高级中学,成为了一名棒球教练,通过层层选拔挑出15个孩子,组建起当地第一支高中棒球队。
十几年过去,棒球早已在这片草原扎了根。很快,这支年轻的队伍就交出了亮眼成绩单:队员南拉太因棒球特长被华东政法大学录取;项秀多杰被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亚太区发展中心选中,如今已经留在中心当上了教练;2024年全国青少年棒球锦标赛U18比赛中,棒球队取得了全国第五名,这一成绩打破了青海省在该赛事中的历史纪录……
“老师,那你后悔过吗?”有学生小声问他。
华旦班玛知道,这样的疑问不止在学生心里。对于他的选择,有不少人是不理解的。学校校长懂他的初衷,棒球队的事情总是尽力支持。可私下里,有人曾给华旦班玛算过一笔账,留在上海,当律师或者当个翻译,要不干回老本行当个教练,一年至少有几十万元的收入。“乖乖,这小子,读书读傻了。”再出门时,华旦班玛明显感觉到周围人的目光中多了几分打量。一些关于名利的议论不时飘进耳朵里。
可华旦班玛不以为意,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如今海南州有7支棒球队,好几名教练都是当年跟他一起打棒球的伙伴。就像去年成立的共和县城北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棒球队,教练普华才让就是第三批球员,大学一毕业就回到了家乡。在这支28个人的队伍里,藏族、汉族、回族、撒拉族的孩子们聚在一起,笑得一样灿烂。
前不久,青海省棒垒球运动协会成立了。筹备时,场地、器械都是难题。为了这些事儿,华旦班玛没少操心。从共和到西宁,一天能跑五趟!协会挂牌成立那天,他兴奋得整夜没睡着,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以后草原的孩子,能有更多机会参加棒球比赛了。
“好了,休息够了,继续训练!”华旦班玛拍了拍手,把思绪拉回操场。清脆的“砰砰”声再次响起,孩子们的身影在阳光下穿梭,像一群追着光的“小羊”。
望着那些奔跑的背影,华旦班玛眼里的期待比当年更深。他知道,这些孩子终将站上比他当年更广阔的平台,看到比草原更远的世界。而在他心里,每帮一个草原少年圆了“棒球梦”,每让一个孩子看到更大的天地,就算是自己的人生“再得一分”。
【手记】“回家的运动” 回家的青年
作为一个对运动几乎没什么天赋的人,我此前对棒球的认知,仅限于电视里一闪而过的挥棒画面。直到为采访做准备时翻查资料,才知道击球手安全跑回本垒即可得分的棒球,有“回家的运动”之称。
“回家的运动”,这五个字念在嘴里,总觉得格外温暖。尤其听完华旦班玛的故事后,更觉这寓意像为他量身定做。就像他母亲桑毛吉那句刻在他心里的话:“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来。”十几年里,他从草原上懵懂接触棒球的少年,到走出家乡追逐梦想的运动员,再到握着双学位却毅然归乡的教练,终究用行动兑现了这份“回家”的承诺。
在华旦班玛眼里,棒球从不是单人的竞技,而是一群人的并肩。他总爱跟孩子们拆解赛场的分工:投手要像定海神针,用精准的球路稳住全局;捕手得是投手最默契的伙伴,哪怕是变化莫测的曲线球,也能稳稳接住;一垒手、二垒手、三垒手守好每一道关卡,游击手灵活补位,外野手盯着高空球奋力奔跑——每个位置都缺一不可,虽角色不同,却都在为同一个目标使劲。而这份“一个都不能少”的默契背后,是队员们抛开自我、眼里只有团队的坚守,这也是他从棒球里读懂的“团结”本义。
这份对团结的理解,不仅来自赛场,更来自他在异地求学的日子。那些来自不同民族的温暖,像一束束光,让他明白“团结”从不是口号,而是摔倒时有人扶、困惑时有人帮的实在。也正因如此,他总跟孩子们说:“不用跟你们讲民族团结的大道理,只要站上球场,你们就会懂——少了任何一个队友,都赢不了比赛。”在他的棒球队里,这份“不用讲的团结”,正藏在每天的训练日常里。没人会刻意提起“民族”,只知道“他是我的队友”。
华旦班玛常说,棒球的“回家”,是跑回本垒的得分;而他想做的“回家”,是让不同民族的孩子聚在这片球场,找到比本垒更温暖的“家”。在这里,没有陌生的语言壁垒,没有不同的生活习惯隔阂,只有一起追着棒球跑的快乐,只有携手取得胜利时的欢呼——这份归属感,就是他想给孩子们的“家”。
如今,这“回家的运动”,不仅帮孩子们找到了梦想的方向,更让不同民族的少年们,在一次次传球、接球、互相鼓励里,找到了属于他们的“共同的家”。而他这个“回家的青年”,也在这份坚守里,把民族团结的故事,写进了每一次挥棒的力量里,写进了孩子们灿烂的笑容里,写在了草原永远晴朗的阳光下。(作者:咸文静)
(来源:青海日报)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